第2章 开放经济条件下内外均衡.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托宾的Q值: =企业市价(股价)/企业的重置成本 托宾税 是指对现货外汇交易课征全球统一的交易税。用于全球收入再分配。 这一税种是美国经济学家托宾在1972年的普林斯顿大学演讲中首次提出的,他建议“往飞速运转的国际金融市场这一车轮中掷些沙子”。 该税种的提出主要是为了缓解国际资金流动尤其是短期投机性资金流动规模急剧膨胀造成的汇率不稳定 附1:固定汇率制下货币政策导致基础货币的结构变化 基础货币由国内的基础货币供给和净出口、资本净流入结汇过程中导致的外来货币供给(外汇占款基础货币供应)构成。 货币主动供给后导致利率下降,资本流出增加本币贬值压力,固定汇率制货币当局为稳定汇率,抛出外币,购买本币导致货币供应紧缩。货币一张一紧,没有改变货币供给总量。 但前面的货币主动扩张导致国内货币供应增加,而货币被动供应紧缩又导致国内货币供应减少,即外汇占款的货币供应减少。 附2:浮动汇率制下财政政策导致国内总需求结构的变化 总需求包括国内需求和净出口需求。 财政政策开始导致国内需求增加,同时利率增加导致资本流入增加,导致本币升值,使得净出口需求减少。 因此,在浮动汇率制下,需求变动表现为国内需求扩大,而后又发生净出口需求萎缩。这一增一减,最终没有改变需求总量,只是需求结构的调整。 一国内外均衡的情形 外部均衡:国内均衡(商品市场、货币市场)与外部平衡 Y i LM 资本不完全流动时的内外均衡模型 BP IS 2、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分析 这里主要探讨在内外部非均衡的情况下,市场调节是如何最终实现内外均衡的。 (1)资本完全不流动内外均衡调节 A、固定汇率制下的内外均衡调节 B、浮动汇率制下的内外均衡调节 (2)资本不完全流动内外均衡调节 同上 (3)资本完全流动内外均衡调节 同上 (1)资本完全不流动内外均衡调节 A、固定汇率制的内外均衡调节 如果某点A产出Y偏高,国际收支逆差时,市场自动调节过程如下: 国际收支逆差 本币需求减少 央行买入本币 减少货币供给 LM曲线左移动 利率上升,产出下降,国际收支平衡。 BP i y 资本完全不流动(w=0) 贸易 逆差 贸易 顺差 A B IS LM LM’ B、浮动汇率制下的内外均衡调节 浮动汇率制下:当局不干预外汇市场,不影响货币供给Ms,也自然不导致LM移动。那么是否会导致曲线IS和BP移动呢? i Y A LM IS BP IS’ Y Y* BP’ B i0 i1 资本完全不流动条件下,国际收支失衡引起的曲线移动 资本流动状况 汇率制度 IS曲线 LM曲线 BP曲线 完全不流动 固定 O ★ O 浮动 ★ O ★ (2)资本不完全流动内外均衡调节 A、固定汇率制下的内外均衡调节 i Y IS LM BP A B LM’ 资本不完全流动,固定汇率制下内外均衡调节 i i* Y0 Y1 同样假定当国内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处在均衡时,国际收支并没有达到均衡,BP直线在国内均衡点的上方。当国内均衡时是处在国际收支逆差状况,因此导致本币贬值,外币升值。为维持汇率不变,央行会向外汇市场供给外币,购买本币,这样就减少了国内货币供应量,由此导致LM曲线向左移动到LM’。由于汇率维持不变,IS不发生变动,LM左移,货币政策收缩,导致收入下降,利率上升。 而根据公式 当e维持不变时,BP曲线也不会发生变化。 利率上升,导致资本流出减少,国际收支逆差减弱,直到国际收支平衡,国内外均衡在B点同时实现。 B、浮动汇率制下的内外均衡调节 i Y IS LM BP A B BP’ 图 浮动汇率制下的内外均衡调节 i* i Y0 Y1 在上述国际收支失衡情形下,这里由于采用的是浮动汇率制度,央行不干预外汇市场上,国内货币供给不变,LM曲线不变化。 由于国际收支为逆差,在外汇市场上,本币贬值,由此导致自发出口增加,BP曲线会向下右移动,同时IS也向右上移动,此时会出现一个新的国内外均衡点B。 本币贬值导致出口增加,为维持商品市场和国际收支平衡,产品Y也会增加。由于货币政策不变,即货币供给不变,当Y增加时,导致利率i也会随需求提高而上升。 i上升导致资本流出减少,流入增加,推动国际收支从逆差走向平衡。 资本不完全流动条件下,国际收支失衡引起的曲线移动 资本流动状况 汇率制度 IS曲线 LM曲线 BP曲线 不完全流动 固定 O ★ O 浮动 ★ O ★ (3)资本完全流动内外均衡调节 A、固定汇率制下的内外均衡调节 I’ Y IS LM BP A B i LM’ 图 固定汇率制下资本完全流动时的内外均衡调节 B、浮动汇率制下的内外均衡调节 I’ Y IS LM BP A B i IS’ 图 浮动汇率制下资本完全流动时的内外均衡调节 在资本完全流动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