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306西医综合考研生理学复习笔记(十).pdf

发布:2017-09-24约5.51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才思教育考研考博全心全意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306西医综合考研生理学复 习笔记(十) 七、呼吸中枢及呼吸节律的形式 1.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群 ,分布在大脑皮层、间脑、脑 桥、延髓、脊髓等部位。 呼吸运动的基本调节中枢在脑桥和延髓呼吸中枢。 基本呼吸节律产生于延髓,延髓是自主呼吸的最基本中枢。 2.呼吸中枢的结构和功能特性: 呼吸节律的发生依赖脑干两侧多个不同部位的多组神经元活动的组合 ,这些部位包括延 髓呼吸中枢和呼吸调整中枢等。 (1)延髓呼吸中枢包括背侧呼吸组和腹侧呼吸组。背侧呼吸组实际上是孤束核的腹外侧 核 ,大多数为吸气相关神经元 ,轴突交叉至对侧终止至脊髓颈、胸段的膈神经和肋间神经的 运动神经元。腹侧呼吸组包括疑核、后疑核、包氏复合体等神经核团 ,其中既含有吸气相关 神经元又含有呼气相关神经元。 (2)呼吸调整中枢包括脑桥前端的2对神经核团 ,即臂旁内侧核和相邻的Kolliker-Fuse 复合体。其作用可能是传递冲动给吸气切断机制 ,使吸气及时终止 ,向呼气转化。此作用与 更多资料下载: 才思教育考研考博全心全意 刺激迷走神经引起的吸气向呼气转化相似 ,如果同时切除呼吸调整中枢、迷走神经传入纤维 , 动物将出现长吸气呼吸。 3.呼吸节律形成的假说——吸气切断机制: 引起吸气向呼气转化的信息来自三个方面:①吸气神经元;②呼吸调整中枢的纤维投射; ③肺牵张感受器兴奋经传入神经将信息传至吸气切断机制。 八、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1.肺牵张反射(黑—伯反射) :感受器位于气管和支气管平滑肌内 ,是牵张感受器 ,传入 纤维是通过迷走神经粗纤维进入延髓。 肺牵张反射包括肺扩张时抑制吸气的肺扩张反射和肺缩小时引起吸气的肺缩小反射。平 静呼吸时,这两种反射都不参与人的呼吸调节,仅在病理情况下发挥作用。 2.肺毛细血管旁(J)感受器引起的呼吸反射: J感受器是位于肺胞壁毛细血管的组织间隙内 ,它接受组织间隙膨胀作用的刺激 ,反射 地引起呼吸变浅变快。 九、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1.调节呼吸的化学因素:动脉血或脑脊液中的O2、CO2、H+。 2.中枢化学感受器与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异同点: 位置 感受细胞 感受刺激 中枢感受器 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 神经细胞 [H+ ↑(pH ↓)p (CO2)↑ 外周感受器 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 Ⅰ型细胞 pH ↓、p (CO2)↑、p (O2)↓ .3.CO2对呼吸的调节:CO2对呼吸有很强的刺激作用,一定水平的p(CO2)对维持呼吸中 枢的兴奋性是必要的。CO2通过刺激中枢和外周化学感受器,使呼吸加深加快,其中刺激 中枢化学感受器是主要途径。 更多资料下载: 才思教育考研考博全心全意 CO2是调节呼吸的最重要的生理性体液因子 ,因为 :血中CO2变化既可直接作用于外 周感受器 ,又可以增高脊液中H+浓度作用于中枢感受器;而血中H+主要作用于外周感受器 , H+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比较缓慢;O2含量变化不能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同时低O2 对中枢则是抑制作用。 4.[H+]对呼吸的调节 :血液中[H+]升高通过刺激中枢和外周化学感受器 ,使呼吸加强。 H+主要作用于外周感受器 ,H+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比较缓慢 ,而中枢感受器的有效刺 激是脑脊液中的 H+。 5.低O2对呼吸的调节:O2含量变化不能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p(O2)降低兴奋外周 化学感受器,对中枢则是抑制作用。 医学全在.线 6.中枢化学感受器的直接生理刺激是[H+]变化而不是O2、CO2的变化。 记忆方法: (1)调节呼吸的体液因子有O2、CO2、H+,其中O2、CO2是脂溶性小分子物质,可 以自由地通过细胞膜 ,在细胞内外达到同一浓度 ,因此 “正常”细胞不能感受O2、CO2的 变化。中枢化感的细胞是神经细胞,属于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