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2节 基本原理与主要分离类型.ppt

发布:2015-09-16约5.41千字共3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一、液-固吸附色谱 liquid-solid adsorption chromatograph 二、液-液分配色谱 liquid- liquid partition chromatograph 三、离子交换色谱 ion-exchange chromatograph 四、离子色谱 ion chromatograph 五、离子对色谱 ion-pair chromatograph 六、排阻色谱 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 七、亲和色谱(AC) Affinity chromatograph 讨论: 1)流动相流速对HPLC板高的影响(与GC对比) 2)涡流扩散项及其影响 3)传质阻抗项及其影响 1. 固定相与装柱方法的选择: 选粒径小的、分布均匀的球形固定相 (dp≤10μm) 首选化学键合相,匀浆法装柱 2. 流动相及其流速的选择: 选粘度小、低流速的流动相——甲醇, 约1ml/min 3. 柱温的选择:选室温250C左右 1. 液固吸附色谱法(LSC) (liquid-solid adsorption chromatography) 2. 液液分配色谱法(LLC) (liquid-liquid partition chromatography, chemical bonded phase chromatography 3. 离子色谱法(IC) (ion-exchange chromatography and ion pair chromatography) 4. 空间排阻色谱法(SEC) ( steric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一、 液-固吸附色谱 liquid-solid adsorption chromatography 二、 液-液分配色谱及化学键合相色谱 liquid- liquid partition chromatography 1. 常规化学键合相 利用化学反应将固定液的官能团键合在载体表面 (1)分离机制:分配 + 吸附 不易流失 热稳定性好 化学性能好 载样量大 适于梯度洗脱 2. 反相键合相固定相 (1)分离机制:疏溶剂理论 正相——流动相与溶质排斥力强, 作用时间↑ , K↑,组分tR↑ 反相——流动相与溶质排斥力弱, 作用时间↓, K↓,组分tR↓ (2)固定相:极性小的烷基键合相 C8柱,C18柱(ODS柱——HPLC约80%问题) (3)流动相:极性大的甲醇-水或乙腈-水 流动相极性 固定相极性 底剂 + 有机调节剂(极性调节剂) 例:水 + 甲醇,乙腈,THF 3. 正相键合相色谱 (4)流动相极性与K的关系: 流动相极性↑,洗脱能力↓,K↑,组分tR↑ (5)出柱顺序:极性大的组分先出柱 极性小的组分后出柱 (6)适用:非极性~中等极性组分(HPLC80%问题) (4)流动相极性与K的关系: 流动相极性↑,洗脱能力↑,组分tR↓,K↓ (5)出柱顺序:结构相近组分,极性小的组分先 出柱极性大的组分后出柱 (6)适用: 氰基键合相与硅胶的柱选择性相似(极性稍小) 分离物质也相似 氨基键合相与硅胶性质差别大,碱性 分析极性大物质、糖类等 三、 离子交换色谱 ion-exchange chromatography 四、 离子色谱 ion chromatography 离子色谱仪 1. 离子色谱法原理 2.离子色谱的优点 3. 离子色谱装置类型 离子色谱连续抑制装置图 在反相色谱中,通过加入缓冲溶液调节流动相pH值,抑制 组分解离,增加其K和tR,以达到改善分离的目的 1)离子抑制剂:弱酸、弱碱性物质 pH一定的缓冲溶液 2)K的影响因素:与流动相极性有关,还与pH值有关 选择流动相:应同时考虑极性及pH值 酸性物质——加入酸HAc tR↑,K↑ 碱性物质——加入碱NH3·H2O tR↑,K↑ 调节pH范围:3.0~8.0 pH8.0 破坏键合相与载体的结合 pH3.0 腐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