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雷雨》与《安提戈涅》的悲剧艺术.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28卷第6期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V01.28No.6
Journalof InstituteofAeronautical 2009.12
2009年12月 Zhengzhou Science
IndustryManagement(SocialEdition)
论《雷雨》与《安提戈涅》的悲层q艺术
袁倩影
(郑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摘要:《雷雨》与《安提戈涅》分别是中国和西方悲剧的杰出代表,不同的文化土壤养育出不同的艺术特色,
但两种悲剧艺术所追求的崇高与真挚却是统一的。文章从悲剧人物,悲剧冲突,悲剧文化特性,悲剧
.舞台效应等方面来论述两部作品的悲剧艺术。
关键词:悲剧;人物;冲突;文化特性;舞台效应
中图分类号:11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750(2009)06—0027—03
悲剧是戏剧的主要体裁之一。它渊源于古希腊,由酒 择不像西方戏剧的悲剧人物那样必须是高贵的,相反中国
神节祭祷仪式中的洒神颂歌演变而来。亚里士多德是第一 戏剧特别擅长表现弱小善良的小人物形象,强调悲剧人物
位对悲剧进行理论阐述的学者。以古希腊的悲剧为研究对 的正义性和无辜性,这样的安排或许更富有人情味。《雷
象,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关于悲剧的第一个完整定义:“悲剧 雨》中推进戏剧情节发展的同样也是小人物,鲁侍萍与周朴
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 园的痛苦重逢,蘩漪与周萍的母子私通,四凤与周萍的姐弟
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 乱伦,其实说到底是低层的小人物受到一层层盘剥似的伤
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 害。所以,中国悲剧苦情美感的获得,并不因为其主人公地
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位的超乎寻常,而是由于其力量的弱小,悲剧人物备受摧残
公元前6世纪至5世纪,古希腊戏剧发展到了顶峰, 的命运结局就会激起观众的怜悯和同情,引导观众对造成
《安提戈涅》就是那个时期一部杰出的代表作品。我国真 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深深思索。 ,,
正意义上的悲剧是20世纪才出现,《雷雨》是这个时期最为 其次,《雷雨》与《安提戈涅》人物命运有一定共同性。
杰出的代表作品。本文试从悲剧人物、悲剧冲突、悲剧文化 主人公无力改变那注定的命运结局,这是一种强制力量。
特性、悲剧舞台效应四方面来论述两部作品的悲剧艺术。 在这样的过程中,悲剧给人以震撼的力量。《雷雨》里,蘩漪
尽管以她最“雷雨”的性格为争取自己的自由和幸福孤军
一、悲剧人物,
奋战,困兽犹斗,但最后依然失去了情人和儿子。侍萍虽然
悲剧人物,是指在全剧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悲剧主人公. 一心不想让四风蕈蹈覆辙,可四凤偏偏就好像母亲命运的
而非剧中的其他人物,他们的事件和行动影响着全局,甚至 再现。周朴园煞费苦心想要维持家庭的秩序,但最终却妻
决定悲剧的属性,西方传统悲剧对人物的选择标准必须是 离子散、家破人亡。而《安提戈涅》中,父亲俄狄浦斯弑父娶
“高贵的”,悲剧事件必须是“重大的”。悲剧中主人公都是 母就为安提戈涅的未来做好了安排。出身高贵的安提戈涅
超凡的神祗和王公贵族,在悲剧冲突中表现激烈的情感、超 在娘胎中已然形成那种备受宠爱的荣誉感,这种尊贵的荣
人的意志和不朽的精神。直到19世纪以后,西方悲剧的题 誉感是不能让人诋毁践踏的。然而命运的安排却使年幼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