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医学影像学第14次课.ppt

发布:2017-06-09约2.71千字共2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二)脑外伤 影像学表现 1、脑挫裂伤 指脑膜、脑与血管撕裂。为 脑实质内散在出血灶、静脉 郁血、脑水肿与脑肿胀。 ①CT检查:低密度脑水肿 区内散在斑点状高密度出血 灶伴占位效应。 ②MRI检查:脑水肿在T1WI 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 出血的信号与时间有关。 2、脑内血肿 (1)CT检查:受力点或 对冲部位类圆形高密度影, 边缘清楚。 (2)MRI检查:急性期 T1WI等信号,T2WI为稍 低信号。亚急性期与慢性 期均为高信号。 3、硬膜外血肿 多为硬膜血管损伤引起。 CT:颅内板下方梭形或半月 形高密度影,多位于骨折处, 不跨越颅缝,表面光滑。 4、硬膜下血肿 多为静脉窦或桥静脉损伤引起。 CT:急性期颅内板下方新月形或半月形高密度影 ,跨越颅缝,表面不光滑,水肿与占位效应重。 亚急性和慢性期:呈稍高密度或低密度、混杂密 度影。等密度血肿。 MRI:血肿时间不同, 信号不同。 5、蛛网膜下腔出血 CT:脑沟、脑池内 高密度影,以纵裂 多见,可伴脑肿胀。 (三)脑血管病 1、脑出血 以高血压脑出血多见,好发于基底节区、丘脑、 脑桥、小脑。分三期:急性期:3天内。吸收期:3天-2个月。 囊变期:2个月后。 影像学表现 (1)CT检查 急性期:呈边界清楚的肾形、 类圆形或不规则形高密度影, 周边可见水肿,局部脑室受 压,血肿可破入脑室内。 吸收期:3-7天后,血肿边缘模糊,外形变小,密 度变低,水肿带增宽。 囊变期:2月后血肿吸收变为囊腔。 (2)MRI检查: 急性期:T1WI呈等信号,T2WI为稍低信号。 吸收期: T1WI与T2WI均为高信号。 囊变期: T1WI呈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 2、脑梗死 病因:脑血栓形成、脑梗塞、低血压和凝血状态。 病理:缺血性梗死、出血性梗死、腔隙性梗死。 影像学表现 (1) CT检查: ①缺血性梗死:呈扇形低密 度、皮髓质均受累、可有占 位效应、2-3周后出现模糊 效应成为等密度,1-2月后 成为低密度囊腔, 增强可见脑回强化。 ②出血性脑梗死:表现为低密度梗死区内见高 密度出血灶,占位效应明显。 ③腔隙性脑梗死: 病灶多发,部位多 在基底节、丘脑、 脑干、小脑,病灶 大小在10-15mm, 无占位效应。 (2)MRI检查: T2WI为低信号, T2WI高信号。 3、动脉瘤 CT分三型: Ⅰ型为无血栓,平扫呈圆形高密度,均一强化。 Ⅱ型有部分血栓,平扫部分高密 度,壁可钙化,血栓不强化。 Ⅲ型为完全血栓化, 平扫等密度,可钙化, 增强血栓壁强化。 4、脑血管畸形(AVM) CT:不规则混杂密度,可有条片状钙化,无占 位效应,可合并出血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增强 不均匀强化。 MRI:病灶内可见流空的畸形血管,软化病灶呈 相应信号。 第二节 脊髓 一、检查技术 1、X线检查:平片、脊髓造影。 2、CT检查:平扫、增强、CTM。 3、MRI检查:最常用,效果好。 二、正常影像表现 在MRI上,脊髓在T1WI为中等信号,T2WI也呈中等信号。 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在T1WI为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三、基本病变表现 1、骨质异常:椎管扩大、椎间孔扩大、骨质硬 化、骨质破坏---X线、CT显示清楚。 2、椎管内异常密度影:椎管内肿瘤呈软组织密度 影---CT、MRI显示。 3、脊髓造影显示异常 髓外硬膜内肿瘤---梗阻端呈杯口状; 硬膜外肿瘤---梗阻端呈梳齿状; 髓内肿瘤---梗阻端呈大杯口状。 4、MRI成像可直接显示脊髓异常。 四、疾病诊断 (一)椎管内肿瘤 ①髓内肿瘤:常见的是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 ②髓外硬膜内肿瘤:多为神经源性肿瘤和脊膜瘤。 ③硬膜外肿瘤:最多见的是转移瘤。 (二)脊髓损伤 分为出血性和非出血性损伤、完全性和不完全性 损伤。后期为软化、囊变等。MRI为首选检查方 法。 (三)脊髓空洞症 可为先天性或后天性(外伤、感染、肿瘤等)。 MRI在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 (四)椎管血管畸形 以AVM多见,MRI上可见异常血管流空信号。 第九章 头颈部 一、眼球异物 病因:外伤,异物分为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异物可致眼球破裂、晶状体脱位、出血、视神经 挫伤、感染等。 影像:平片可发现阳性异物,CT薄层扫描, 金属异物禁用MRI。 二、岩骨骨折 病因:头颅外伤。 影像:CT可见纵形骨折、 横形骨折、粉碎性骨折。 三、上颌窦炎 病因:感染。 影像:X线上可见上颌窦密 度增高或液平面。CT可见腔 内积液、液平、黏膜肥厚。 四、鼻咽癌:CT、MRI可见咽隐窝闭塞、消失、隆起、向腔内突出的软组织肿块,向周围侵犯如咽旁间隙、翼腭窝、颅底、鼻腔等。 五、喉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