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作文素材:昂山素季,杨绛剖析.doc

发布:2017-03-13约8.61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昂山素季 【人物介绍】昂山素季,缅甸独立运动“国父”昂山将军之女,牛津大学荣誉博士,缅甸非暴力民主的政治家。1990年带领全国民主联盟赢得缅甸大选,但被缅甸军政府宣布选举无效,本人也被军政府断断续续软禁长达15年。1991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2010年获释。 【人物事迹】昂山素季在2岁时,她的父亲被反对派刺杀,之后一直生活在英国,并且有一个爱她的丈夫和两个可爱的儿子。她本可以在英国锦衣玉食、相夫教子,但当她母中风病危,她回到国内,看到了风起云涌的民主运动和军政府的残酷镇压,不顾军政府的死亡威胁,毅然选择发表演讲,参加民主运动。她说:“我不喜欢政治,更想当作家。但我不能对祖国发生的一切熟视无睹。我参加了,就不能半途而废。”从此,这个外表柔弱、身材单薄的女子,就成为军政府最头疼的人物,她没有权力、金钱或官衔,但她拥有缅甸人民的心。昂山素季为了缅甸民主运动,长期被政府软禁,也多次拒绝政府提出的被驱逐获自由的建议,她的丈夫牛津大学教授阿里斯因癌症去世,她也没能前往英国奔丧。2005年6月19日,全球14个国家爆发大规模反缅甸政府游行,要求释放昂山素季,因为那一天是她的60岁生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游说,都没能让她获得自由。 昂山素季之所以赢得全世界的尊敬,是因为:她是一个领导人们脱离压迫和暴政的领袖; 她有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让人敬佩;她所做的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绝大多数人的幸福,和社会长久朝着有秩序的方向发展,为此她甚至牺牲了自己的自由和亲情;她坚持的非暴力不合作的革命手段,比起暴力革命更为难以做到,也更为高尚,她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宽恕,仁爱等人类最伟大的美德和最深沉的良知。 【人物名言】 在缅甸追求民主,是一个国民作为世界大家庭中自由与平等的成员,过一种充实全面、富有意义的生活的斗争。它是永不停止的人类努力的一部分,以此证明人的精神能够超越他自然属性的瑕疵。 ——诺贝尔和平奖领奖词 导致腐败的不是权力而是恐惧。那些掌权者恐惧丧失权力及无权者恐惧权力的蹂躏,都导致了腐败…… ——《恐惧与自由》 我对学习的定义是广义的。它包括从任何机构或者任何老师以外所得到的东西。它意味着获得这样一些知识和经历:帮助我们去对付生活赋予我们的挑战,寻找途径去加强我们自身的存在,以及为我们星球上的芸芸众生的存在寻找尽可能多的途径。换种方式说,学习的最高形式是让我们为这个世界的居民付出关爱,担负责任,并且给予我们将关爱转化成具体行动所必须的知识。 教育,应被人人享有,而不是少数人的特权。教育,应当培养出提升人类尊严,领导人类走向积极方向的价值观。教育,应当成为真正的学习过程,而不是炮制温顺、服从、不能合理解释为什么公正和自由不应成为全人类与生具来的权利的人。 ——在香港大学的演讲 杨绛——百年美丽人生 费孝通来清华大学找杨绛“吵架”。他认为自己更有资格做杨绛的男朋友,因为他们已做了多年的朋友。杨绛回应:“朋友,可以。但朋友是目的,不是过渡;换 句话说,你不是我的男朋友,我不是你的女朋友。若要照你现在的说法,我们不妨绝交。”费孝通很失望,但也无可奈何,只得接受现实。 1979年4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代表团访问美国,钱钟书和费孝通作为代表团成员,不仅一路同行,旅馆住宿也被安排在同一套间,费老还主动送钱钟书邮票, 让他写家信回家。钱钟书想想好笑,借《围城》里赵辛楣曾对方鸿渐说的话,跟杨绛开玩笑:“我们是‘同情人’。”费老直到晚年作文时,还把杨绛称为自己的初恋女友,杨绛直言:“费的初恋不是我的初恋。”彻底撇清为暗恋一场。钱钟书去世后,费孝通去拜访杨绛,送他下楼时,杨绛一语双关:“楼梯不好走,你以后也 不要再‘知难而上’了。” 1935年7月13日,钱钟书与杨绛在苏州庙堂巷杨府举行了结婚仪式。多年后,杨绛在文中幽默地回忆道:“(《围城》里)结婚穿黑色礼服、白硬领圈给汗水浸得又黄又软的那位新郎,不是别人,正是钟书自己。因为我们结婚的黄道吉日是一年里最热的日子。我们的结婚照上,新人、伴娘、提花篮的女孩子、提纱的男孩子,一个个都像刚被警察拿获的扒手。” 随后钱钟书考取了中英庚款留学奖学金,杨绛毫不犹豫中断清华学业,陪丈夫远赴英法游学。满腹经纶的大才子在生活上却出奇地笨,学习之余,杨绛几乎揽下生活里的一切杂事,做饭制衣,翻墙爬窗,无所不能。杨绛在牛津“坐月子”时,钱钟书在家不时闯“祸”。台灯弄坏了,“不要紧”;墨水染了桌布,“不要紧”;颧骨生疔了,“不要紧”,都一一妙手解难,杨绛的“不要紧”伴随了钱钟书的一生。钱的母亲感慨这位儿媳,“笔杆摇得,锅铲握得,在家什么粗活都干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