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滁州市物理实验操作考试评分细则(最新)教程.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滁州市2016年初中物理实验操作考试评分细则
试题1 用刻度尺测量纸的厚度和硬币的直径
实验器材:直尺1把,三角板2个,课本1册,硬币1枚。
测量课本宽度测量硬币的直径直尺的量程最小分度值一页纸的厚度一直角顶点对应的刻度值另一直角顶点对应的刻度值硬币的直径
评 分 标 准评 分 细 则一、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1分)未检查扣1分二、观察并记录刻度尺的量程和最小分度值(2分)直尺的量程记录错误扣1分最小分度尺记录错误扣1分三、将直尺的刻度线贴近课本,尺与课本的边平行,尺的零刻度线或某一刻度线与课本边的一端对齐,测出课本的厚度,数出课本的页数(2分)不平行 扣1分不对齐扣1分四、计算出并记录课本一页的厚度(2分)测量结果不正确扣2分五、将直尺、两个三角板、硬币都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分别用直尺和两个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将硬币圆周卡紧,两个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与直尺有刻度的一边保持紧贴。(3分)方法错误扣3分六、将直尺的某一整数刻度线与一个三角板的直角顶点对齐,记录整数刻度值。(2分)不对齐扣1分记录错误扣1分七、记录此时另一个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所对直尺的刻度值(1分)(观察时视线正对刻度线)记录错误扣1分八、计算出该硬币的直径(1分)(如果表格为三格则需多次测量)计算或记录错误扣1分九、整理器材:实验完毕把器材整理好放回原处(1分)不整理扣1分
试题2 用天平和量筒测定液体的密度
实验目的:用天平和量筒测液体的密度。
实验器材:托盘天平、砝码、镊子、量筒、烧杯、盐水、标签(标明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托盘天平要先调平,待用。)
三.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
实验步骤操 作 要 求 及 评 分 标 准满分
(10)得分备注1.检查器材。检查仪器是否齐全,观察天平的最大称量、游码标尺的最小刻度值并记录,观察天平横梁是否平衡。(1分)
观察量筒的最大刻度值、最小刻度值并记录。
(1分)2分2.记录总质量。观察标签、记录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注意:1、镊子移游码2、加砝码由大到小3、记录有单位)1分3.测盐水的体积。把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正确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并记录。2分4.用天平称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把装剩余盐水的烧杯轻轻放在天平左盘上,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1分)
正确读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并记录。(1分)2分5.计算盐水的密度。计算盐水的密度并填表。1分6.整理器材。正确制动天平,用镊子把砝码放回盒中,游码拨至零刻度,水倒回烧杯。1分7.反思与拓展为什么本实验要用测两次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之差来测量量筒中的盐水的质量?(避免盐水粘附在烧杯上产生测量误差。)1分实 验 记 录 单
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g倒入量筒内水的体积V/cm3烧杯和剩余水的总质量m2/g倒入量筒内水的总质量m/g密度ρ/(g·cm-3)试题3 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实像的规律
实验要求:
1.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实像并记录相应的物距和像距。
2.改变物距和像距,再次得到放大的实像并记录物距和像距。
3.分析数据并得出凸透镜成放大实像的规律。
实 验 记 录 单
焦距f = 10cm实验次数物距u/cm像距v/cm12凸透镜成放大实像的规律:评 分 标 准评 分 细 则一、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1分)不检查 扣1分二、蜡烛、光屏、凸透镜能按照正确的顺序固定在光具座上(2分)顺序错误 扣2分三、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和蜡烛火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2分)不能正确调整扣2分四、能准确迅速地在光屏上得到蜡烛火焰清晰的放大的实像(3分)不能得到清晰缩小的实像 扣3分五、正确记录此时的物距和像距(2分)不能正确记录物距扣1分不能正确记录像距扣1分六、改变物距和像距,再次得到清晰放大的实像,并记录此时的物距和像距(2分)不能完成 扣2分七、熄灭蜡烛,分析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物距和焦距的关系(1分)结论不正确 扣1分八、分析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像距和焦距的关系(1分)结论不正确 扣1分九、整理器材:实验完毕将器材整理好放回原处(1分)不整理扣1分
试题4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实验目的: 会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单滑轮2个,细线1根(长度适宜,两端系好绳套),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