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常用仪器方法题稿.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环境监测常用仪器分析方法
1.分光光度法
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3.离子交换法
4.离子交换色谱法
5.气相色谱法
6.高效液相色谱法
2
1.分光光度法(但BP89,奚BP76)
spectrophotometry(SP)
3
1.分光光度法(但BP89,奚BP76)
基于物质分子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使用仪器:分光光度计
4
1.分光光度法(但BP89,奚BP76)
应用光区:
紫外光区(200~400nm)——紫外分光光度法——多用于有机物的定量和结构分析
可见光区(400~780nm)——可见分光光度法——广泛用于水中金属污染物的定量分析
红外光区(780nm~300μm)——红外光谱法——多用于有机物的定量和结构分析
5
1.分光光度法
定性分析的基础(但P89)
物质不同,其分子结构(如价电子结构、键型、官能团等)不同,当不同波长的光照射时,产生选择性吸收,并形成独具不同最大吸收波长的吸收光谱。
分子吸收光谱上的吸收峰值波长、吸收峰数目及形状与物质的分子结构紧密相关
定量分析的基础(但P89)
吸收峰峰值波长处的吸光度与被测物质的浓度之间的关系符合朗伯-比尔定律(光的吸收定律),即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二者呈线性关系
6
1.分光光度法
在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吸光度(A)与被测物质的浓度(c)之间符合光的吸收定律,即朗伯-比尔定律(Lambert-Beer),其数学表达式为:
7
1.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计
单光束分光光度计、双光束分光光度计
基本结构: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和信号指示系统。
光源:
通常在可见光区用6 ~ 12V钨丝灯或卤钨灯发出波长为320 ~ 2 500 nm的连续光谱作为光源。
在近紫外区常采用氢灯或氘(dao2)灯发出180 ~ 375 nm的连续光谱作为光源。
8
1.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计
单色器:
核心:色散元件
作用:将光源发出的连续光谱分解成为单色光的装置,分为棱镜和光栅,也可用滤光片。
吸收池
比色皿,是由透明、无色、耐腐蚀的玻璃制成,使用时应注意保持清洁、透明、避免磨损透光面。在紫外区应使用石英比色皿。
9
1.分光光度法
定量分析方法(但P93)
(1)标准曲线法
(2)标准加入法
10
定量分析方法
(1)标准曲线法(但P93)
配制含不同浓度待测元素的系列标准溶液,分别测其吸收值,以扣除空白值后的吸收值与浓度绘制工作曲线。在同样操作条件下测定试样的吸收值,从标准曲线查得试样溶液的浓度。
11
定量分析方法
(2)标准加入法(但P93)
如果试样的基体组成复杂且对测定有明显干扰时,则在标准曲线线性范围内,可使用这种方法。
在环境样品中,各种污染物的含量一般在10-6或10-9甚至10-12级水平,而大量存在的其他物质则称为基体。(但P391)
12
定量分析方法
(2)标准加入法(但P93)
取四份?相同体积的试样溶液。从第二份起按比例加入不同量的待测元素的标准溶液,稀释至一定体积。分别测得吸收值。以吸光度对加入的标准溶液浓度作图,得到一条不通过原点的直线,外延此直线与横坐标交于c点,读数即为试样溶液中待测元素的浓度值。
13
消除物理干扰的方法:
1、配置相似组成的标准样品;
2、采用标准加入法:
A
C0 C1 C2 C3 C4 C5
Cx
14
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但P91)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AAS
别名:原子吸收光谱法
简称:原子吸收法
使用仪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优点:
可测定70多种元素,测定快速、准确、干扰少、可用同一试样分别测定多种元素等
缺点:
测定不同元素时需更换光源灯(空心阴极灯),不利于多种元素的同时分析
15
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但P91)
分类
火焰原子吸收法(FAAS)
测定废水和受污染的水中镉、铜、铅、锌等元素
对于含量低的清洁地面水或地下水,用萃取或离子交换法富集后再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也可以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GFAAS)
含量低的地表水或地下水
测定灵敏度高于火焰原子吸收法,但基体干扰较火焰原子化法严重
16
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但P91)
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原理
将含待测元素的溶液通过原子化系统喷成细雾,随载气进入火焰,并在火焰中解离成基态原子。当空心阴极灯辐射出待测元素的特征波长光通过火焰时,因被火焰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吸收而减弱。在一定实验条件下,特征波长光强的变化与火焰中待测元素基态原子的浓度有定量关系,从而与试样中待测元素的浓度(C)有定量关系
17
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但P91)
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原理
A = kC
式中:
A——待测元素的吸光度;
k——与实验条件有关的系数;当实验条件一定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