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30例临床观察.doc

发布:2018-01-29约2.22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30例临床观察 伍玉学1 高琦2    (1新疆和丰县和什托洛盖中心卫生院 834400;2新疆阜康市中医医院 831500)   【中图分类号】R9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4-0107-02   纳洛酮(Naloxone Hydrochloride Narcan ,NX)为羟二氢吗啡酮的微生物,是1960年合成的阿片受体拮抗剂,临床上最初公用于麻醉镇痛药的过量和中毒治疗,随着近年来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因而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肺性脑病是以中枢神经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我院自2000年来应用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8年1月~20012年12月我院共收治肺性脑病患者64例,均符合《内科急症治疗学》诊断标准,其中原发病慢性支气管炎为53例,支气管哮喘为11例,男48例,女16例,年龄55~72岁,平均58.7岁。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4例,两组年龄、性别、症状、体症及理化指标相似,并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根据病情给予不同程度的吸氧、控制感染、平喘、强心、脱水、利尿、对症等综合性治疗。两组患者均采用尼可刹米1.125g、洛贝林3mg及地塞米松10mg加入10%葡萄糖500ml静滴,每日1次。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盐酸纳络酮1.2mgl加入10%葡萄糖100~250ml静注,每日2次。疗程均为7天。   1.3 观察指标:分别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治疗后第2、治疗后第7天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动脉血气(pH 、PaO2 、PaCO2 、HCO2-)变化等。   1.4 疗效判定标准:(1)显效:症状减轻,意识清醒;(2)好转:症状减轻,意识不清;(3)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或死亡[2]。   1.5 统计学处理:各组之间用t检验来判断其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治疗组30例中显效16例,好转8例,无效6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80.0%。对照组34例中显效9例,好转11例,无效14例(死亡6例),总有效率58.5%。2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 理化指标变化:两组治疗前后血气(pH、PaO2、PaCO2及 HCO3-)变化见表1。治疗前两组PaO2、pH均降低,PaCO2、HCO-均升高,治疗后均有相应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气变化比较(x-plusmn;S)         注: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2\7天比较:P<0.01   3 讨论   肺性脑病是由于严重脑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及脑水肿等因素,导致脑内beta;-内啡肽(beta;-EP)水平上升。beta;-EP为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在调节神经、精神、睡眠觉醒及呼吸、心血管等生理功能中有重要作用[3]。纳洛酮为特异性阿片受体拮抗剂,与beta;-EP受体结合的亲合力比beta;-EP大,并能迅速透过血脑屏障,逆转beta;-EP过商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抵制作用,对改善呼吸衰竭、脑缺氧、脑水肿、兴奋呼吸中枢,迅速苏醒有显著作用。此外,机体缺血、缺氧时,在心、肝、肾、小肠中beta;-EP水平也很高,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受损。纳络酮同时拮抗beta;-EP和自由基对这些器官的损害,改善了全身功能状况,并逆转beta;-EP对内脏埃及的收缩作用。改善微循环,兴奋心肌,增加心输出量,使脑血流量增加,改善脑细胞代谢,恢复神经功能。   肺性脑病是由慢性肺疾病发展到呼吸衰竭的严重阶段,出现以中枢神经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由于机体严重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常导致多器官损伤[4]。近年发现纳洛酮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逆转神经元损伤,降低海马匀浆内皮素(ET-I)在受伤脑组织中的含量,抵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增加脂质过氧化酶的活性,抵制白细胞介素-2和白细胞介素-6的活性,降低血中丙二醛(MDA)浓度,使肾组织中Na+ -ATP酶和Ca+ -ATP酶升高等。本组资料也发现纳络酮具有平喘解痉作用,其机理有待进一步阐明探讨。   长期以来,临床上对肺性脑患者采用综合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本文在对肺性脑病患者应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剂量纳络酮在治疗效果上,优于单用呼吸兴奋剂等,并且未见不良反应。然而,临床上已有报道,纳络酮在使用过程中偶有导致急性肺水肿的情况。   参考文献   [1] 徐建国.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的临床观察.中国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