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感染的中医诊治思路-红软基地.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尿路感染的中医诊治思路 ;绪论;绪论;绪论;一、尿路感染的诊断 ;定性诊断;定性诊断;(二)定位诊断 1.临床症状:上、下尿路感染临床症状的主要区别是上尿路感染时有显著的发烧、乏力等全身症状,而下尿路感染则不明显或很轻微。其次是疼痛部位的不同,上尿路感染的疼痛部位在腰部脊肋角,下尿路感染的疼痛部位在耻骨上膀胱区。 2.实验室检查:膀胱冲洗后尿培养法,双侧输尿管插管分别采取双侧肾脏及膀胱的尿液做细胞学和细菌学检查,是诊断上、下尿路感染的准确定位方法,但是有创伤及引发或加重感染的弊端 ;定位诊断 ;诊断;二、辨证治疗 ;治法:清热利湿 利尿通淋
选方: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基本药物:瞿麦15克,山栀10克,车前草30克,通草5克,灯芯草10克,萹蓄10克,滑石15克,甘草5克,大黄10克。 若兼外感加薄荷10克, 荆芥10克,金银花15克;血尿加白茅根30克,大、小蓟15克 ;小腹坠胀、小便不利者加香附10克,川楝子10克。
;经方应用;2.肝胆郁热
主证:尿频急、淋沥不尽、少腹满痛,伴见往来寒热、口苦欲饮,舌红苔黄、脉弦数。
病机:肝郁化火,下移于膀胱,故尿频急,淋沥不尽;少腹为肝经所经过之处,肝郁气滞,经脉不利,故少腹满痛;苔黄、脉弦数,皆为肝郁气滞化火之征。
;治法:清肝利胆通淋 选方:龙胆泻肝汤《兰室秘藏》
基本药物:龙胆草10克 ,柴胡6克,黄芩10克,栀子10克,泽泻10克,通草5克,生地10克,车前草30克。
若少腹满痛甚者加王不留行15克,川楝子15克;若久病血瘀者可加红花3克,赤芍10克。
;经方应用;名医经验;名医经验;3.阴虚湿热
主证:尿频尿痛反复发作,小便短赤而涩,低热,腰酸膝软,头晕耳鸣,咽干唇燥,舌质偏红,苔黄腻或少苔,脉细数。
病机:湿热久蕴下焦,热盛伤阴,湿盛壅遏,化源不足致肾阴受损,虚火内生,故见低热;阴虚火旺,湿热留恋则见小便短赤而涩,反复发作;肾虚则腰膝酸软,头窍失养则头晕耳鸣;津伤不能上承,故咽干唇燥,舌质红,苔少或黄腻,脉细数,皆为肾虚湿热之象。
;治法:滋阴清热利湿
选方: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
基本药物:知母15克,黄柏10克,生地15克,山药15克 ,山茱萸12克,丹皮12克,茯苓15克,泽泻12克。 若低热腰膝酸软症状明显,酌加女贞子12克 ,旱莲草12克;若尿黄、尿频、尿痛,苔黄腻等湿热偏重,酌加车前子15克,白茅根30克等。
;经方应用; 4.脾肾两虚
主证:小便赤涩不甚,但淋沥不尽,时发时止,遇劳即发,腰酸膝软,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病机:湿热久羁,阴损及阳,或过用苦寒之品,脾肾之阳日亏,致膀胱气化无力,而小便淋沥不尽,时作时止,遇劳即发;命门之火衰则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为脾肾两虚,湿邪留恋之征。
;治法:益肾健脾,清利湿浊 选方:无比山药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基本药物:山药15克,泽泻10克,茯苓15克,生地15克,巴戟天10克,菟丝子15克,杜仲10克,肉苁蓉15克。
若纳呆腹胀明显可加党参10克,白术15克,厚朴10克;若见浮肿夜尿多或小便不利,则加仙茅10克,车前子15克。
;经方应用;经方应用;; 选方:桃核承气汤(《伤寒论》) 基本药物:生大黄10克,桂枝10克,当归10克,赤芍12克,桃仁10克,枳壳6克,益母草15克,石苇15克,甘草6克。
; 三、复杂性尿路感染 ;(一)常见病因:局部病变为尿路结石、囊性肾病、前列腺炎和肥大、膀胱输尿管返流、神经源性膀胱等。全身病变为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免疫性肾病、肾移植后等。 ; 1.结石:姚剑等对53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术前作中段尿细菌培养,术中取肾盂尿和结石消毒前后及结石处棉拭子作细菌培养。结果:530例结石中感染石120例(22.6%),女性高于男性。感染石菌种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分别为60.1%和32.5%。结石直径≥1.0cm、表面粗糙、质松及阴性结石的感染石发生比率高于直径1.0cm、表面光滑、质硬及阳性结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感染石患者临床泌尿系感染症状发生率仅为15.8%,提示感染石患者常伴有亚临床泌尿系感染。感染石易导致亚临床感染的机理可能是与结石形成后,存在于尿路,细菌易产生吸附、生长和繁殖,从而产生细菌的生物膜效应有关。
; 2.多囊肾:尿路感染是多囊肾病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引起肾功能损害的重要因素。上海新华医院陆钫等诊治478例多囊肾病患者,其中126例(26.4%)有1次或反复尿路感染,并造成不同程度的肾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