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决算报表-杭州国资委.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0年度企业财务决算报表讲解 2010年度企业财务决算报表讲解 一、报表设计修改的总体情况 二、填报范围 三、报送级次和填报主体 四、上年填报中的主要问题 五、具体编制方法及要求 六、 财务情况说明书 七、报送时间与内容 一、报表设计修改的总体情况 修改背景: 企业会计准则平稳过渡 新环境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提出新要求 进一步完善报表体系 基本宗旨: 一表多用,数据共享,满足需要。 保持报表体系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满足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需要 精简报表指标,减轻企业负担 明确填报口径,提高信息质量 一、报表设计修改的总体情况 主要修改内容: 决算报表表式 1.报表数量较上年减少4张,删除了企业资产损失管理情况表(19表)、事业单位主要指标表(26表)、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情况表(28表)和对外捐赠情况表(32表)(32表在成本费用表中保留了几个指标) 2.根据监管重点,年度经营成果情况表增加了EVA考核相关指标,工效挂钩清算情况表增加了工资预算管理的相关内容(这两张表我委不作要求) 3.调整了财务情况表各张报表的排列顺序,按资产类、负债类、成本损益类排列 4.对19张报表进行了修改完善:包括4张主表和15张财务情况表 一、报表设计修改的总体情况 主要修改内容: 报表编制说明 完善指标解释,明确填报口径,增加勾稽关系 财务情况说明书 报表软件 完善功能 二、报表填报范围 本套报表适用于具有法人资格、独立核算并能够编制完整会计报表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具体包括: 境内国有全资及控股子企业(包括金融企业); 境外(含港、澳、台地区)国有全资及控股子企业和经费报账性质的各类境外办事机构; 所属事业单位; 所属基建单位(项目); 所属各类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 二、报表填报范围 按实质控制原则 可以不纳入合并的情况: (1)已进入清理整顿程序; (2)已进入破产程序; (3)无法控制的其他情况。 三、报送级次和填报主体 市属企业 三级(含三级)及以上企业单户填报。三级以下企业并入三级填报 三、报送级次和填报主体 特殊填报主体 境外子企业 1.按集团统一的会计期间和母公司会计政策进行调整 2.境外子企业外币报表折算为人民币报表。 事业单位、基建单位(项目) 1.按规定进行报表项目转换,分别按评价函[2009]262号和评价函[2004]235号进行转换 2.填报会计主附表、财务情况表中的相关报表 要求按照母公司统一的会计政策和计提标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四、上年填报中的主要问题 封面代码:行政隶属关系与所在地区混淆;行业代码、组织形式与上年不一致且变动不合理,集团本级或差额表行业代码不正确;上年企业代码与新报因素不衔接,部分企业与上年数据库户数核对出错;保险标识码与保险人数不匹配等。 树型结构:部分企业对事业单位直接汇总,没有做合并,部分企业节点不平。 填报范围:有些企业未全部填报子企业(应和审计户数范围一致)。有些企业未填全该填的报表,表完整性审核通不过。 资产负债表:存货其中项原材料和库存商品漏填;个别省属集团合并报表存在国家资本以外的资本,部分子企业或差额表中存在国家资本;漏填法人资本的其中项国有法人资本。 四、上年填报中的主要问题 利润表:管理费用其中项业务招待费和研究与开发费用漏填。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所有者权益及其明细与资产负债表相关数据不一致;净利润、利润分配等数据与利润表、利润分配表相关数据不一致等。 国有资产变动情况表:年初国有资本及权益总额与上年变动较大且不合理;2-29行存在负数;年初年末国有资本及权益总额与计算公式结果不符等。 应上交应弥补款项表:保险数据与基本情况表保险人数不匹配。 四、上年填报中的主要问题 基本情况表: 差额表存在人员或工资; 年末从业人员(职工人数、在岗职工人数)与全年平均从业人员(职工人数、在岗职工人数)比例不匹配; 从业人员与职工人数、在岗职工人数比例不匹配; 参加各种保险职工人数(应为年末参加的人数)大于年末职工人数; 年末离休人员本年数大于上年数且不合理; 年末职工人数不等于年末在岗职工人数与年末不在岗职工人数之和; 实际发放工资与应发工资比例不匹配; 全年从业人员(职工、在岗职工)全年平均工资不合理,过高或过低。 四、上年填报中的主要问题 基本情况表: 按使用情况划分固定资产与按类别划分固定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