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华文化基教材之三.ppt

发布:2017-01-04约字共1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华文化基础教材之三 论仁 孔子整个思想的核心观念是“仁”。 仁是一种爱人利人,与人相亲的美德。仁为人后天能获取的一种德行,只要自觉与实践,就能获得它。(阅读教材74页) 一、仁是什么? 1、教材75页 是指言行举止中的“仁”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在这章里,孔子讲“仁” 的反面,即为花言巧语,工于辞令,仁心少,品德差。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这表明,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动,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力戒空谈浮言,心口不一。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成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内容。 导行:请你说说如何践行? 2、教材79页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孔子说:“有志于仁的人和具有仁德的人,不会为了苟且求活命而损害仁道;只有牺牲生命以成就仁道。 (舍生取义) 导行 (1)、文天祥的故事 元世祖下令把文天祥处死。这一天,北风怒号,阴云密布。京城柴市的刑场上,戒备森严。市民们听到文天祥将要就义的消息,自发集中到柴市来,一下子就聚集了一万人,把刑场团团围住。只见文天祥戴着镣铐,神色从容,来到刑场。他问旁边的百姓,哪一面是南方。百姓们指给文天祥看了。他朝着正南方向拜了几拜,端端正正坐了下来,对监斩官说:“我的事结束了。” 死后在他的带中发现一首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文天祥死时年仅四十七岁这位四十七岁的民族英雄在民族危亡时刻,表现了一身的浩然正气。 (2)、谭嗣同的英雄事迹 谭是变法的主要思想者和组织者,在变法失败后作为六君子之首英勇就义,召起了人们爱国的热潮,点燃了日后革命的火种。 他在狱中写下绝命诗:“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临刑前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谭嗣同选择英勇就义,充分表现了他高尚的民族气节和变法的决心,这无疑是对顽固派的有力冲击,而且坚定了仁人志士的变法救亡的决心,他的死,正表现了中华儿女不怕牺牲的英勇斗志,他死得其所。 当代的英雄人物? 3、教材80页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注释】   克己复礼:克己,克制自己。复礼,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的要求。归仁:归,归顺。仁,即仁道。目:具体的条目。目和纲相对。事:从事,照着去做。 【译文】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做。” 【评析】“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释。在这里,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这里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己,二是复礼。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贯穿于《论语》一书的始终。 导行: 柳下惠——坐怀不乱 ?提起柳下惠(春秋时鲁国人),人们都知道他是个“坐怀不乱”的好男人。有一次柳下惠出远门,夜里住在都城门外,其时天气非常寒冷,忽然有一个女子前来投宿,穿得很单薄,柳下惠怕她冻死,就让她躺在自己怀中,用衣服遮盖住她,一直到天亮也没有什么越礼的行为。柳下惠坐怀不乱,正是“非礼勿动”的最佳例子。此外,他为人刚正不阿,得罪权贵,多次遭到贬谪,但不离开父母之邦,所谓“虽遭三黜,不去故国;虽荣三公,不易其介”。柳下惠得到了孔子、孟子等人的高度评价。 坐怀不乱:【释义】形容男子在两性道德方面情操高尚,作风正派。褒义词。典故出自柳下惠的故事。 二、如何行仁? 1、教材76页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译文:孔子说:“乡里间具有仁厚的风俗,是一件美事。选择风俗不仁厚的地方作为住所,怎能算是明智呢?” 讲析:居住环境对人的影响非常大。孟母三迁(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形容家长教子有方。)的故事。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旁。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译文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