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 数据通信基础及通信介质.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 3讲 数据通信基础
1 Department of Computing
知识回顾
○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
– 协议与划分层次
– 具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 实体、协议、服务和服务访问点
○ TCP/IP 的体系结构
2 Department of Computing
本讲内容
○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本讲重点)
– 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
– 有关信道的几个基本概念
– 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
– 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
○ 通信介质
– 导引型传输媒体:双绞线、光纤等
– 非导引型传输媒体:短波、无线电微波接力通信、卫星通信、红
外通信、激光通信
3 Department of Computing
物理层的功能
○ 物理层的定义
– ISO/OSI 关于物理层的定义:物理层提供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和规程的特
性,目的是启动、维护和关闭数据链路实体之间进行比特传输的物理连接。这
种连接可能通过中继系统,在中继系统内的传输也是在物理层的。
○ 物理层的功能
– 在两个网络设备之间提供透明的比特流传输。
○ 研究内容
– 物理连接的启动和关闭,正常数据的传输,以及维护管理。
○ 物理层的四个重要特性
– 机械特性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 电气特性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 功能特性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 规程特性 (procedural characteristics)
4 Department of Computing
物理层的特性(1)
○ 机械特性
– 主要定义物理连接的边界点,即接插装置。规定物理连接时所采用的规格、引脚
的数量和排列情况。
– 常用的标准接口
• ISO 2110,25芯连接器,EIA RS-232-C,EIA RS-366-A
• ISO 2593,34芯连接器,V.35宽带MODEM
• ISO 4902,37芯和 芯连接器,EIA RS-44
• ISO 4903,15芯连接器,X.20、X.21、X.22
○ 电气特性
– 规定传输二进制位时,线路上信号的电压高低、阻抗匹配、传输速率和距离限制
。
– 早期的标准是在边界点定义电气特性,例如EIA RS-232-C 、V.28 ;最近的标准则
说明了发送器和接受器的电气特性,而且给出了有关对连接电缆的控制。
5 Department of Computing
物理层的特性(2)
○ 功能特性
– 主要定义各条物理线路的功能。
– 线路的功能分为四大类:
• 数据
• 控制
• 定时
• 接地
○ 规程特性
– 主要定义各条物理线路的工作规程和时序关系。
6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