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6章_交通运输供给基础.ppt

发布:2017-04-23约2.71千字共4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交通运输经济学;第6章 交通运输供给基础 ;6.4 公共物品;6.4 公共物品;(2)公共物品的特点 1)公共物品的消费具有非排他性。 非排他性:是指某人对该物品的消费或使用,并不能阻止他人对该物品的使用。非排他性表明要采取收费的方式限制任何一个消费者对公共物品的消费是非常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与这相对,由于排他性,私人物品可以采用收费的方法调节消费者消费。 ;2)公共物品的供给具有非竞争性。 非竞争性:是指这是指公共物品的消费增加时,成本并不会增加,也就是说,增加一个公共物品使用者不会引起公共物品成本的增加,即消费人数增加所引起的产品边际成本为零。 公共物品的这种特性阻碍了市场机制起作用,公共物品的生产不存在市场竞争问题。 ;“搭便车”(Free Ride) 公共物品的这两个特点很容易造成“搭便车”问题,或称“免费搭车”。由于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它的需要或消费是公共的或集合的,如果由市场提供,每个消费者都不会自愿掏钱去购买,而是等着他人去购买而自己顺便享用它所带来的利益,这就是经济学的“免费搭车”现象。;;;;公共物品还有其它特征: 3)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公共物品是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整个社会的成员共同享用公共物品的效用,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个人、家庭或企业享用。或者,按照谁付款谁受益的原则,限定为之付款的个人、家庭或企业享用。 ;4)具有消费的强制性。 公共物品是向整个社会供应的,整个社会成员共同享用它的效用。公共物品一经生产出来,提供给社会,社会成员一般没有选择余地,只能被动地接受。换句话说,公共物品不是自由竞争品,它具有高度的垄断性。公共物品的这一性质,提醒人们必须注意公共物品的质量和数量。公共物品的废品、次品决不能流入社会,一旦流入社会,其危害性远远大于私人产品。公共物品的数量不足,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其危害性也是明显的。公共物品生产供应过度,对社会也会带来消极的影响。 ;6.4.2 公共物品的分类 (1)俱乐部物品 俱乐部物品是指在一定范围内不具有竞争性但具有排他性的物品。我们称为“俱乐部物品”,就是说这类物品好比俱乐部里的东西,对于付了俱乐部费用加入俱乐部的成员来说,是公共物品,但对非俱乐部成员来说,就不是公共物品。 说明俱乐部物品的理论称为俱乐部理论。这一理论可广泛用于生产上有联合性而消费上又有排他性的准公共物品的分析。 ;(2)公共资源 公共资源是指在一定范围内不具有排他性但具有竞争性的物品。 由于是公共的,使用权、收益权归谁是模糊的,谁都有权使用,就产生了过度消费的问题。 公地悲剧的产生是和公共资源消费上的非排他性和竞争性分不开的。;;(3)交通运输产品的公共性 交通运输产品的拥挤临界点对运输产品的私人性、公共性有重要影响。拥挤临界点(对列车来说):是指额定吨位或者额定载客量,而对运输线路来说,是指通行能力。 运输产品未达到拥挤点之前,运输产品具有非竞争性特点,是准公共物品; 运输产量在达到或者超过拥挤临界点时,运输产品的“公共性”开始弱化,私人物品的特性开始加强。因此,运输产品具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复合特征; 运输产品的属性因需求函数的不同在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之间呈动态变化趋势。;;6.4.3 公共物品的产量和效率 (1)公共物品价格和产量的决定 公共物品一般由政府买单提供,那么政府究竟要以什么价格提供多少公共物品呢? 公共物品的价格和产量数量的决定与私人物品是不一样的。;;;;1)私人物品的价格与产量 ;2)公共物品的价格与产量 ;;(2)公共部门的效率 政府部门生产公共物品缺乏效率的主要原因: 政府部门垄断公共物品的供给。公共物品供给部门一般都采取垄断营运方式,缺乏外部的竞争压力,使公共物品供给部门不积极提高效率。;政府部门存在着过度供给的倾向。公共物品供给部门的预算约束是软的,大多数公共物品供给部门依靠政府财政拨款维持营运和供给,难免存在着高报生产(供给)成本和投入量的现象,一旦不能完成指标,或者出现亏损,便要求政府继续增加财政拨款或者财政补贴。因此,公共物品供给部门同时也缺乏提高效率的内在压力。 ;对公共物品供给部门的负责人缺乏有效的经济激励机制。公共物品供给部门大多是由政府任命的官员或经理进行管理的,由于他们的薪金是固定的,缺乏有效的经济激励机制,使得他们缺乏提高公共物品供给效率的积极性。 对公共物品供给效率的评价存在困难。 ;政府官员的腐败现象。若出现官员腐败,公共物品供给部门负责人就会只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只追求权力的扩张,不关心公共物品供给效率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也就不可能提高。 ;促进政府部门经济效率的方法: 实行成本收益分析,改进公共物品供给效率的评价指标。从实际出发,努力改进效率评价指标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