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浙江专用)2017版高考地理 专题复习 专题十二 自然灾害与防治 第2讲 自然灾害与环境、防灾与减灾.doc

发布:2017-05-17约2.83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专题十二 自然灾害与防治 第2讲 自然灾害与环境、防灾与减灾 1.结合材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西北某地区粮食种植面积约2 000平方千米。当该地区部分耕地受灾时全区粮食年产量发生变化。下图示意该地区粮食年产量与水旱灾害受灾面积的对应关系 (1)指出该地区粮食年产量与水旱灾害受灾面积的关系并分析其原因。 (2)说出该地区为防治旱灾在农业生产方面应采取的措施。 解析 第(1)题注意两幅图分别表示粮食年产量与旱灾、水灾受灾面积的关系;原因要注意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水源是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第(2)题预防措施可从监测预报、修建水利工程、适应干旱环境等角度分析。 答案 (1)粮食年产量与旱灾受灾面积呈负相关与水 (2)加强气象监测预报;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或开拓水源、发展集雨工程等);改善灌溉技术(或优化农业结构、推广耐旱的作物品种等)。 读某区域自然灾害分布图回答问题。 依据图示信息推断图例甲、乙分别表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甲、乙两类地区分别应采取的防灾减灾措施。 解析 图中甲区域 答案 甲为平原乙为山地。甲地区:修建排水、蓄水、堤坝等水利工程疏浚湖泊加强灾害预警预报等。乙地区:植树造林、修建水库、修建护坡工程加强灾害预警预报等。(任答三点) 下面的图甲为“某滑坡区域坡度面积频率分布图”图乙为“某滑坡区域土质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说明该区域什么坡度、土质发生滑坡的可能性最大。 (2)该区域滑坡多发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解析 第(1)题据图可得出正确结论。第(2)题应对该区域滑坡多发的措施有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加固稳定变形土体等工程措施以及加强监测与预警预报、加强宣传教育等。 答案 (1)坡度15°左右滑坡发生的可能性最大;砂质土壤发生滑坡的可能性最大。 (2)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岩土体改造工程、疏 4.下图所示为我国南方河流R河中游某段该河段雨季水位常在40米左右。此时该地河谷平原易发生涝渍灾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简析R河河谷平原雨季易发生涝渍灾害的原因。 (2)提出治理该地涝渍灾害的措施。 解析 第(1)题从图中等高线的分布可以看出该河谷中部等高线的数值大于两侧说明河谷中部高、西侧低因而雨季2)题在干支流修建水库、涵闸等工程措施是有效的措施。 答案 (1)河谷中部地势高、两侧地势低;雨季时R河水位上涨高于两侧低地两岸的支流无法自排入河并有R河倒灌的河水进入;径流在河谷两侧的低洼地汇聚形成涝渍灾害。 (2)在干支流的上游兴修水库、植树造林;在各支流河口修建涵闸和人工排水设施。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中国城市“逢雨看海” 材料二 我国某城市建设规划图。 结合图文资料分析该城市 解析 城市内涝主要是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地面硬化城市排水系统跟不上导致大量的地表径流无法排出。地下水水荒主要是下渗减少。结合材料找出该地区的城市规划应对城市内涝和地下水水荒的效果从水循环的降水、径流和下渗等环节组织答案。 答案 森林草地、绿色屋顶滞留大气降水增加下渗;河流湖泊可以调蓄地表径流;渗透路面以及渗水性停车场可以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城市居民小区、拦水坝 6.下图示意中国旱灾频次(1951~1990年)分布。指出A、B旱灾频发区成因的相同之处及目前C旱灾频发区抗旱的可行性措施。 解析 A、B旱灾频发区都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不稳特性鲜明;A旱灾频发区位于云贵高原旱灾频发区分布在两广丘陵和南岭山地所以都具有地形崎岖、水流急的特性。C旱灾频发区抗旱措施一般从水资源的开源、节流 答案 相同点: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 地形崎岖落差大、水流急水分地表存留时间短。 措施: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减少水资源的污染、浪费提高利用率;发展节水农业推广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水价增强节水意识;控制人口数量;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任答3点)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所示区域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区。 分析图中居民点易遭洪 解析 图示地区位于江南夏季降水集中;图中居民点位于谷底河边暴雨时流水易汇聚于此。应对措施可从加固大堤、将居民点向海拔较高的地方迁移等方面分析。 答案 原因: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暴雨;居民点地处谷底河边其河流上游地区集水面积较广;暴雨时流水在谷底汇集河水暴涨易淹没农田和房屋。 措施:将居民点迁向合理的位置(地势较高、地形起伏和缓既不受洪水威胁又无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方);或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修建 8.下图示意某次台风期间海南岛降水量分布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台风在甲乙两地诱发的不同自然灾害并说明乙地自然灾害的主要原因。 (2)说出甲地防御台风灾害的主要措施。 解析 第(1)题图中有海拔、河流、降水量等信息另外甲位于沿海、乙位于山地台风对不同地区带来的影响不同。第(2)题可从工程性措施、非工程性措施以及应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