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资料长编要求》解读.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资料长编要求》解读
与资料长编电子卡及《重建志》重点项目初稿的制作方法
梅 森
解读要点包括:《灾后重建志》的编纂方法与流程;资料长编与初稿内容的重点;全志编委会办公室文件《资料长编要求》的解读;资料长编类型及示例(汇辑型、纂辑型、撰述型);电子资料卡片六种著录形式模版;灾后重建重点项目、重要政策法规撰稿方法;重点项目、政策法规资料长编电子卡片、初稿示例等。
一、《灾后重建志》的规模、编纂方法及流程
(一)《灾后重建志》规模
《灾后重建志》共设:部署安排、灾后重建法规政策、重建规划、城乡居民住房建设、 城镇体系建设、 农村建设、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 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灾区市场服务体系建设、 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生态修复与环境整治、土地利用、 精神家园恢复重建、 对口支援与社会支持、实施保障等16篇,76章,另外包括概述、附录(文件辑存)。
一般每篇2-4章,第七、十六篇为6章,第十篇8章,第十五篇对口支援与社会支持设21章。节、目、子目较细,如第三篇 重建规划 第二章 专项规划10节;第五篇城乡体系建设 第一章 布局 第一节 原地重建 一、重点扩大规模重建县城设17个子目。
(二)编纂方法与编纂流程
1.总体编纂方法
条块结合、采编结合、建(设)修(志)结合。
(1)条块结合
此次《灾后重建志》编纂任务的完成,靠条块的结合。
“条”指中央有关部委,从篇目分工看,有: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税务总局、人民银行、银监会、国土资源部、工信部、商务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建设部、农业部、交通部、铁道部、扶贫办、文化部、卫生部、人口计生委、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体育总局、文物局、能源局、电监会、旅游局、地震局、气象局、测绘局、粮食局、林业局、环保部、国防科工局、民委、侨办、台办、审计署、团中央、红十字会38家国家部委单位,另外还有总参、武警总队参加编纂工作。
“块”指受灾省,即四川、甘肃、陕西三省;20个对口支援省市;其他社会各界(军队、社团、港澳台侨、国际社会等)
(2)采编结合、资料长编与编写初稿结合
即一要采(搜)集整理资料编辑资料长编,同时要编写政策法规、重点项目、对口援建的初稿。
(3)建修结合
即一边重建,一边记录史料,一边整理编写,建完志竣(历史上从没有这样修志的,是一种创举)
2.编纂工作流程
(1)资料长编和重点项目等初稿工作流程图
(2)《灾后重建志》志稿编纂流程图
二、受灾省与对口援建省市承担《灾后重建志》编纂的任务及内容重点
全志包括概述、16篇、文件辑存,根据篇目分工:
受灾省任务
1.任务项目
除第三篇重建规划外,其余各篇受灾省均有参编任务。少点的篇是第一篇、第二篇,各只有1节,第一篇是灾区省等救灾机构节,第二篇是地方政策章的“灾区省(出台政策)”节。其余各篇中几乎各章受灾省均有资料征集和长编及部分初稿任务。
受灾省各省、市、县另需撰写概述中面上的灾后重建内容,提供文件辑存中的有关文件。
2.工作类型
(1)对照篇目—本地所有的—资料长编
根据篇目,根据本地、本单位的资料整理资料长编,即先做电子资料卡,把电子资料卡分类按时间顺序编辑成资料长编。
(2)重点项目的初稿(撰写,交代资料来源)
(3)地方政策、规划的初稿(撰写,交代资料来源)
(二)援建省市任务
1.任务项目
(1)与篇目有关的援建项目,各省市不同
如:上海援建都江堰总体为:教育、医疗卫生、城市用水治污、安居房基础、支农惠农、现代农业集聚区五大支撑体系,根据《灾后重建志》篇目,承担长编与项目整理撰稿任务。
2.工作类型
(1)对照篇目—本援建所有的项目—资料长编
(2)援建的重点项目的初稿(撰写,交代资料来源)
(3)援建的地方政策、规划的初稿(撰写,交代资料来源)
(4)撰写整个综合性对口援建情况的初稿,每省市2万字
4.资料与初稿内容的侧重点
详见《重建志》编委会办公室的《入志重点项目筛选以及资料收集整理参考方案》
(1)第一篇 部署安排
以部署安排重大事项作为条目,围绕重大事项将相关领导人的活动展示出来。如:
例
“中共中央政治局(2008年5月)26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要抓紧抢修基础设施,尽快全面恢复灾区交通、通信、供电、供水。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灾区企业要自力更生、奋起自救,农村要组织抢收、抢种,尽快恢复工农业生产。要创造条件帮助灾区学生恢复上课,妥善安排孤儿、孤老、孤残生活[……]。要认真做好灾后重建前期工作,统筹规划、科学评估、分步实施,抓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