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_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pdf

发布:2017-06-06约2.78万字共2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选择题: 11.奥肯定理是表明失业率和GDP 之间关系的经验规律。 12.在通货膨胀时,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要高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13. 0 0 在短期内,如果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等于 ,则居民的消费支出也等于 。 14.总需求的三个项目,消费、投资、政府开支,其中任何一个项目发生变化, 由此引致的国民收入增量是一样的。 15.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都大于零小于1。 16.提高存款准备金比率会增加货币供给量。 17.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政府支出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越小。 18.只要增加货币供给,就会引起利率下降。 19.政府抛售公债的目的主要是减少货币需求。 20.总供给—总需求模型是决定实际GDP 和物价水平之间关系的模型。 21.潜在GDP 不取决于物价水平,所以长期总供给曲线是潜在GDP 水平上的一 条垂线。 22.LM曲线的斜率不变时,IS 曲线越平坦,IS 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 就越小。 23.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敏感性越小,货币政策的效果 就越大。 24.如果你的房东说:工资、公用事业及别的费用都长了,我也只能提高你的房“ 租。”这属于需求推进的通货膨胀。 25.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工作了,才是充分就业。 26.在通货紧缩时,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要高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27.消费水平的高低会随着收入的变动而变动,收入越多,消费水平越高。 28.增加转移支付将增加国民生产总值,同样,增加所得税也将增加国民生产总 值。 29.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而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 之和大于1。 30.存款准备金制度赋予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能力。 31.资本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总是成立的。 32.利率水平的变动引起投资曲线的水平移动。 33.自发消费增加,投资曲线上移,IS 曲线左移。 34.预期未来收入的上升能够带来总需求的增加。 35.当物价水平变动而其他条件不变动时,实际GDP需求量也变动,这种变动用 总需求曲线的平行移动来表示。 36.潜在GDP 围绕实际GDP 波动。 37.GDP 被普遍用于衡量经济增长其主要原因是GDP 的增长总是意味着已经发 生的实际经济增长,没有误差。 38.如果店主说:“可以提价,别愁卖不了,店门口排队争购的多着哩!”这属于成 本类型的通货膨胀。 39.菲利普斯曲线的基本含义是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同时上升。 40.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工作了,才是充分就业。 fay1987310 fay1987310 《西方经济学》 0 最佳答案 对 对 错 对 错 错 错 错 错 对 对 对 对 错 错 对 对 错 错 对 错 错 错 对 错 错 错 错 错 错 西方经济学 (宏观部分) 第八章 宏观经济活动与宏观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 1. 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 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它测度的是最终产品而不 包括中间产品的价值,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GDP是一个流量而不 是存量,它通常用支出法和收入法来核算。 2.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它等于从国内 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上政府的补助金。也就是一国生产要素 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3.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可供个人支配的收入。一个经济中的国民生产产品 的价值并不一定就是个人收入,在对要素的收入进行各项扣除之后(如扣除公司 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费),再加上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等), 得到个人收入(PI)。在个人收入中减去个人所得税及非税支付,即得到个人可支 配收入。 4. 失业率:是反映经济社会中失业状况的一个指标。是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 数的百分比,是一国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其计算公式为:失业率=失业人数/劳 动力总数 5. 名义的和实际的国民收入:前者是按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收 指数折算之后的国民收入。引入这两个概念在于弄清国民收入变动是由产量变动 还是由价格变动引起的。 二、简述题 1. 使用收入和支出方法进行国民收入核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首先,国民生产总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