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地理概况第五讲自然资源.doc

发布:2017-01-01约6.76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四单元 中国地理概况 第五讲 自然资源 【夯实基础】 一、自然资源概况 1、分类: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如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及海洋资源等 2、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相对短缺,不应有的破坏、浪费严重 二、水资源 1、主要类型:海洋水占91%,淡水资源占2.5%,冰川、深层地下水占淡水资源的98%,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占0.3% 2、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1)总量不少,但人均占有量低 (2)地区分布不均匀,表现为南丰北缺,水、土资源配合不合理 (3)时间分布不均,表现为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3、解决水资源紧缺的措施 (1)兴修水库,解决时间分布不均 (2)跨流域调水,水、土资源配合不合理 (3)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4、华北地区 (1)供水紧张的原因:①工农业发达,用水量较大;②人口稠密,人均占有量小;③河流径流量小,属于半干旱、半湿润地区 (2)解决办法:①合理用水(喷灌、打机井、种旱粮等),节约用水;②修水利工程,跨流域调水;③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 5、南水北调工程 (1)东线: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抽引长江水,沿着京杭大运河苏北段和沿途河湖北上,逐级提水,在山东西部穿过黄河,顺势而下,进入河北再抵达天津、北京 (2)中线:由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经郑州、石家庄等城市流向北京、天津。全线利用自然落差,直流输水 (3)西线: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引水入黄河上游,以解决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 三、水能资源 1、数量: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可开发3.8亿千瓦 2、分布 (1)70%在西南三省和西藏自治区 (2)长江水系为最多,其次为雅鲁藏布江水系,黄河水系和珠江水系也较大 (3)可开发地区在西南、中南(三峡、西江中上游)、西北(黄河上游) (4)目前已开发的地区集中在长江、黄河、珠江的上游水系 3、主要的水电站 (1)黄河干流:龙羊峡(青)、李家峡(青)、刘家峡(甘)、青铜峡(宁)、三门峡(豫、晋)、小浪底(豫) (2)长江水系:二滩(川、雅砻江)、龚嘴(川、大渡河)、隔河岩(鄂、清江)、三峡(鄂、长江)、葛洲坝(鄂、长江)、丹江口(鄂、汉江)、安康(陕、汉江)、五强溪(湘、沅江)、东江(湘、湘江) (3)珠江水系:天生桥(桂、贵,南盘江)、龙滩(桂、红水河)、岩滩(桂、红水河) (4)松花江水系:丰满(吉、第二松花江)、白山(吉、第二松花江) (5)钱塘江水系:新安江(浙、富春江) (6)闽江水系:水口(闽、闽江) 四、土地资源 1、分类: (1)农业用地:如耕地、林地、草地 (2)非农业用地:如建设用地 2、我国土地资源现状: 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合理,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特别是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3、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1)耕地:分布在我国的东部季风区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 (2)林地: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北、西南边远地区和东南 (3)草地:分布在平均降水量不足400mm的西部内陆地区 4、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措施 (1)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①水土流失;②土地荒漠化(滥垦草原或过度放牧)、土地次生盐碱化(不合理灌溉);③草场资源普遍超载;④森林资源在一些重要林区日益减少 (2)措施: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应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 五、矿产资源 1、分布特点 (1)分布广泛,相对集中 (2)煤、铁、石油北方居多,有色金属矿南方居多 利用集中开采,运输负担加重 2、能源矿产 (1)煤:产量世界第一 (2)石油:产量世界第四 3、金属矿产 (1)铁:冀、辽、川储量最多 (2)有色金属 4、问题和对策 (1)煤炭、石油、电力不足→加强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资源的勘探、开发 (2)乱采滥挖,破坏环境,浪费严重→依法护矿,综合利用 六、海洋资源 1、类型:化学资源、生物资源、能源资源等 2、特点:条件优越,类型丰富 3、分布 (1)鱼类:集中于东海(舟山渔场) (2)海盐:集中于渤海(长芦盐场) (3)石油:集中于渤海、东海、南海 4、存在的问题 (1)海洋生态破坏(过度捕捞等) (2)环境污染(石油污染等) 5、解决措施:捕养结合、防治污染等 【重难点解析】 考点1: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及解决措施 分布特点 解决水资源不足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