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语文古诗分类鉴赏----山水田园诗.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山水田园诗词的相关常识: 一 概念: 诗人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水,悠闲的田野,创造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和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 概念阐释 田园诗和山水诗往往并称,都属于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的作品,但这是两类不同的题材。 山水诗主要是写自然风景。 田园诗指以农村田园生活为题材,表达诗人情感、人生理想的诗歌。它既有写农村自然风光的,也包括乡村的民情风俗、农民的劳动生活、农村的阶级剥削和压迫等内容。 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 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二、产生原因 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是由于诗人仕途失意或厌恶官场的争名夺利、互相倾轧,渴望远离世俗社会,追求自由闲适的心境,从而把这种理想寄托于美丽的大自然或淳朴的田园风光。 二是诗人出于对山河的热爱,赞美大自然雄奇秀丽,表达向往美好生活的激情或抒发豪迈的情怀。 山水田园诗兴盛的原因 1、历史渊源 先秦时代,《诗经》、《楚辞》出现大量描写山水景物的诗句,但没有把山水风光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加以描写,而是作为劳动生活的背景或比兴的媒介。 建安时期,出现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曹操的《观沧海》,描绘了山、海、秋色壮美景象。但这时期山水田园并没有成为诗歌专门描写的题材之一,而是局限于个别的片段与篇章。 山水诗和田园诗的兴起和发展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三、常见意象与意境: 1.① 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 (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及悠闲自在、轻松愉悦的心情) ②意境特点:清新优美、宁静和谐、富有生活气息。 2. ①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孤云、禅房、古寺、暮钟 五柳、接舆、伯夷、叔齐 、林叟、幽人、樵夫、寺僧、道人 (表达希望归隐山林、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 ②意境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僻. 常用术语: 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对官场仕途的厌恶,归(退)隐,对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生活的喜爱与向往。 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比喻、拟人,借代、对偶、对比 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 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 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王维《汉江临泛》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山翁即山简,晋人,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 李白《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社日(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tún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zhè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江村(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zhì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lù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chán制毒龙。 表现手法 ①描写景物的角度:高低、远近、明暗、俯仰、绘形、绘声、绘色。 ② 描写景物的技巧 :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以声衬静、化静为动)、点面结合、虚实相生(化虚为实)、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拟人? ③抒情方式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或物)、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 ④解题方法:描写了什么景 ——创设了什么意境——表达了什么情感 解题思路: 1.把握意象:①找准、找全典型意象; ②观察物象的组合方式(上下、远近、高低、里外、俯仰等); ③体会画面的色彩,感受画面的色调; ④注意画面的动态、静态; 2. 分析意境:①结合意象特点展开联想与想象,描摹诗歌图景。 ②概括景象(意境)特点。 3. 体会情感:结合意境特点剖析作者思想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 4. 鉴赏手法:注意从描写、抒情、修辞等角度考虑,并结合诗作分析。 5. 品味语言:山水田园诗的语言风格多为质朴自然、清新洗练、清幽淡雅的。 练习一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