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保障改革战略.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上述目标任务可以分解为 如下8项主要指标: 1. 各项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真正跨入公平的普惠发展阶段。 2. 与社会保障相关的社会公共服务十分发达,个人的各项社会福利服务需求能够获得充分满足。 3. 社会资源动员能力显著增强,补充保障事业获得很大发展。 4. 市场机制得到有效利用,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效率持续提升。 5.建立并完善社会保障预算制度。 6. 衡量社会保障水平的相关指标接近或者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7. 个人的自由、平等与尊严通过社会保障制度得到全面维护。 8. 通过健全民主机制及其他机制,让不同社会阶层都能够全面而有效地参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实现并维护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上述目标的完成,即意味着中国迈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福利社会的门槛。 (三)战略措施:支撑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措施 需要着力发展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落实相应的财力保障、提供有力的组织与人力资源支持、建立先进的技术服务体系,以及营造有利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与健康发展的环境。 1.发展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切实落实人民对社会保障制度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与监督权 2.加大财政投入和调动社会资源,提供有力的财力保障 从战略角度出发,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财力保障,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 一方面保险逐步提高公共投入比重,主要包括财政性社会保障投入有大幅度的提升,社会保险基金随着制度覆盖面的扩大与收入统计的规范而持续增长,通过发行彩票等方式筹集到的公益金等稳定增长; 另一方面,必须充分调动社会资源,主要是大力发展慈善公益事业,引导各界热心参与捐献及提供志愿服务,这方面的潜力巨大。 (三)战略措施:支撑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措施 为此,需要确立相应的目标指标,主要包括一个总量指标和若干分指标: (1)全口径社会保障支出(包括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及福利服务支出、补充保障支出等)占GDP的比重。 (2)现口径的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3)通过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促使社会保险基金快速增长。 (4)建立适度的战略储备基金,并通过投资运营不断壮大,到2040年后开始用以弥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基金缺口。 (5)多方动员社会资源,实现社会保障资金来源渠道的多样化,使社会资源成为社会保障壮大财力保障的重要补充 此外,让国有资产为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壮大提供相应的财力保障。 (三)战略措施:支撑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措施 3.提供有力的组织与人力资源支持 必须将政府职能的转换重心放到以社会保障壮大建设为核心的公共服务方面,根据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尽快壮大社会保障组织系统与专业队伍,这是社会保障制度健康发展与良性运行的前提与保证。 在这方面,应当重视如下指标: (1)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组织管理系统,积极稳妥地朝着集中统一监管的社会保障体制迈进。 (2)按照适度集中原则,尽快建设好各类社会保障服务机构,并合理确定人员编制,建立经办机构经费保障机制。 (3)加快专业人才培养,形成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社会保障专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和志愿工作者队伍。 (三)战略措施:支撑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措施 4.建立先进的信息技术支撑系统 必须将先进的信息技术系统建设作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加以重视。在这方面,重点是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1)尽快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管理及服务标准体系。 (2)由中央专项投入,建设与完善社会保险信息技术平台、社会救助信息平台。 (3)建立社会保障服务质量考评指标体系和社会保障工作人员素质评价体系,同时形成社会保障服务市场的准入与退出机制等,这是提高社会保障服务水平的必须举措。 5.新旧有别,制度衔接 应当切实贯彻“老人老办法,新人想办法,中人选办法”原则,以便采取自然过渡的方式,实现原有制度到新制度的平稳转换。 四、体制改革、政府责任与制度优化 (一)体制改革目标:决策体制、监督体制与实施体制分离 1.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理顺决策体制、监管体制与实施体制的关系 2.决策体制改革思路:逐步由行政机关决策向立法机关决策转化 3.监管体制改革思路:构建行政、司法、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 4.实施机制改革思路: 据需设置、适度集中、社会参与 四、体制改革、政府责任与制度优化 (二)政府责任重心:财政责任与监督管理 1.财政责任:政府公共职责的具体体现 (1)明晰国家财政对不同社会保障项目的供款准入并制度化 (2)明确国家财政对有关社会保险及其他有关保障项目承担供款责任的比例并制度化。 (3)明确划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社会保障承担的财政责任。 (4)妥善处理好社会保障改革进程中出现的历史责任问题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