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第3篇 策略3 回扣教材主干5大核心要点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地球运动规律 1.地球公转速度变化规律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受到太阳垂直照射的点(即太阳直射点)是变化的。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4.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规律 (1)季节变化规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 (2)纬度分布规律: ①赤道处始终昼夜平分,春分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②同一纬线上各点昼夜长短相同;南、北半球同纬度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某地的昼长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相等。 ③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相反。 ④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极昼、极夜出现的范围也经历了不断扩大、缩小的过程。 (3)极圈内的昼与夜: ①极圈内因为有极昼和极夜现象,所以昼夜更替的周期并不都是24小时,纬度越高,昼夜更替的周期越大,极点附近为一年。 ②地球公转的速度在远日点附近较慢,在近日点附近较快,所以北极圈内的极昼日数比南极圈内的极昼日数要多;相反,南极圈内的极夜日数比北极圈内的极夜日数要多。 二、大气运动规律 1.大气的热力作用原理及其影响 2.热力环流形成过程 明确五大关系搞定热力环流 (1)冷热与气流升降关系:①近地面热气流上升(热上升);②近地面冷气流下沉(冷下沉)。 (2)温压关系:①近地面受热形成低压(热低压);②近地面冷却形成高压(冷高压)。 (3)风压关系:同一平面上,风从高压吹向低压。 (4)气压高低与等压面的关系:等压面是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地面受热均匀,等压面一般呈水平状态;地面受热不均匀,则等压面往往上凸或下凸,等压面上凸的地方是高压区,下凸的地方是低压区。 (5)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的对应关系:近地面高压处,高空为低压;近地面低压处,高空为高压。 3.影响近地面大气水平运动的三个力 4.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 (1)分布规律(北半球): (2)移动规律: 5.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1)由低纬到高纬,全球气候类型由热带、亚热带气候类型过渡到温带气候类型,再过渡到亚寒带、寒带气候类型。 (2)只分布在大陆东岸的是三种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的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大陆中部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横贯大陆的是热带雨林气候和亚寒带、寒带气候。 6.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 7.常见天气系统 (1)气旋与反气旋 (2)锋面 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降水主要在锋后;冷锋过境时常出现阴雨、大风、降温等天气;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转晴。 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降水主要在锋前;暖锋过境时,水汽凝结产生云、雨,形成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锋面来回摆动,降水在锋面附近。受准静止锋控制会出现较长时间的阴雨天气。 三、水体运动规律 1.陆地水体的补给及特点 (1)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 大气降水是陆地各水体最主要的补给来源,其相互补给关系如下图所示: (2)河水的补给: 河水是人类利用的最主要的淡水资源,因此研究河水的补给特点,有利于合理利用水资源。具体总结如下: ①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变化与降水量的变化相一致。 ②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变化与气温的变化相一致。 ③以湖泊水和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变化全年相对稳定。 2.海洋表层洋流分布规律 四、地壳运动规律 1.地壳物质循环 ①只有地球内部的岩浆冷却凝固才能形成岩浆岩。 ②各类岩石在外力作用下都能形成沉积岩。 ③各类岩石在变质作用下都能形成变质岩。 ④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重熔再生形成岩浆,回到地球内部。 ⑤地质循环中的能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内力作用释放出的地球内能;二是促进外力作用进行的太阳辐射能。 2.地质构造的种类及判断 3.外力作用 (1)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 (2)主要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 (3)常见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 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一、农业区位 在农业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仍占重要地位,但社会经济因素对其影响越来越大,具体表现如下所示: 二、工业区位 工业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影响 三、城市区位 1.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四、交通区位 1.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及影响 (1)自然因素: (2)经济因素:合理布局交通运输,促进沿线经济发展,铁路线和公路国道线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经过。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