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6-2017学年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地降水较少,气温日较差大,灌溉农业发达
B. 乙地农业发展要加强水利设施的建设,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
C. 丙地地质构造为地堑
D. 丁地的主要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图中阴影区( )
A. 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
B. 主要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
C. 发展方向主要是陡坡开荒
D. 应大力发展采矿业
【答案】
1.D
2.B
【解析】
1.读图可知,甲为宁夏平原,降水少,气温日较差大,灌溉农业发达,A对。乙位于河套平原,由于气候干旱,降水少,灌溉不当,就会导致土壤盐碱化,B对。丙位于汾河谷地,从地质构造来看,为地堑构造,C对。丁位于秦岭以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D错。故选D。
2.图中阴影区为黄土高原,地处我国地势第二阶梯上,A错。黄土高原的生态问题主要为水土流失,B对。陡坡不宜开垦梯田,C错。黄土高原煤炭资源丰富,水土流失严重,应当防治水土流失,做好小流域治理,D错。故选B。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3.图中( )
A. 甲地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
B. 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
C. 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
D. 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
4.东北平原( )
A. 地势中间高,南北低 B. 冬冷夏热,伏旱严重
C. 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 D. 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5.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 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 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
3.D
4.A
5.D
【解析】试题分析:
3.日出时间的早晚与季节有关系,冬季时北半球纬度越低昼越长夜越短,所以A选项错误;极圈及其以内地区才会有极昼极夜产生,中国最北端在53°N附近,不会有极昼极夜产生,B选项排除;C选项最容易出错,中国内、外流区分界线大体从大兴安岭出发,但不完全与大兴安岭重合,黑龙江的上源在大兴安岭的西侧,所以此选项考察细致,学生较易出错,故C项错误;D选项松花江的干流由低纬流向高纬地区,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有结冰期,所以会有凌汛现象产生,故正确选项为D。
4.A为正确选项,主要判断依据为图中的高度表。伏旱出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B选项错误;东北地区为商品谷物农业,经营方式为国营农场,精耕细作的耕作方式是对季风水田农业的典型描述,C项错误;中国的商品棉基地主要是南疆地区、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故排除。正确选项为A。
5.此题比较简单,主要考察中国人口迁移的方向。结合中国当时的国情即可选出正确选项。
考点:该题考查我国的东北地区。
2013年10月31日,墨脱公路正式建成通车,昔日的“高原孤岛”墨脱县也随之走出“深闺”。读墨脱地理位置图,回答下列各题。
6.图中河流( )
A. 水流平缓 B. 落差大,水能丰富
C. 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D. 适宜建设大型水电基地
7.墨脱有世界上分布最北的热带植被,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洋流 B. 季风
C. 地热 D. 纬度
【答案】
6.B
7.B
【解析】
6.图中河流流经地区地势崎岖,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但是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宜大规模开发;图示区域气候湿润,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故选B。
7.墨脱位于雅鲁藏布江沿岸,湿热的夏季风能够深入到此,所以气候湿热。植被分布与夏季风有关,故选B。
【方法总结】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1.水位(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
2.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
3.含沙量(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
4.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
5.水能蕴藏量(由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特征决定)
读某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8.关于甲湖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湖水盐度较高 B. 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
C. 湖泊水位变化较小 D. 7~8月水位较高
9.乙市是我国重要的水果生产基地,该地发展水果种植的主导因素是( )
A. 光照 B. 水源
C. 土壤 D. 地形
【答案】
8.D
9.B
【解析】根据经纬度定位,确定区域位于西北内陆地区,属于塔里木盆地,分析主要自然地理特征是干旱,农业主要限制因素是水源。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冰雪融水补给。湖泊有排水通道,一般是淡水湖。
8.读图,根据等高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