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重庆万州二中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卷地理解析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6-2017学年重庆万州二中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卷 地理 解析版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A、B所在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
A. 小麦、水稻 B. 小麦、谷子
C. 玉米、水稻 D. 水稻、小麦
2.影响A、B两地区种植粮食作物的条件
有所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 土壤条件不同 B. 海拔高度不同
C. 水热条件不同 D. 耕作制度不同
【答案】
1.A
2.C
【解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A地区位于渭河平原,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B地位于江汉平原,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所以A正确。
2.粮食作物的不同主要受气候条件的影响,A地区降水较少,适合耐旱的小麦种植;B地区水热资源丰富,适合水稻的生长;而土壤、海拔和耕作制度不影响农作物的种类,所以C正确。
【点睛】一定的区域空间范围,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具备的地理条件、受影响的地理因素有别于其他地区,从而形成了不同区域间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对不同尺度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进行对照、比较和分析,目的是找到它们的差异之处,从而加深认识某地区的区域特征。
3.关于图中几省区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春季频繁影响我国的沙尘暴,其风沙多源于蒙古和哈萨克斯坦
②受沙尘暴危害最严重的要数b省区,主要原因是干旱
③该区域拥有丰富的太阳能、水能、草场和矿产资源
④f省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糖料和丝绸生产基地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4.关于a、b两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由于晴天多,日照时间长,虽为高寒农业区,但农作物均高产
B.农田、村镇、城市主要分布在湟水谷地和雅鲁藏布江谷地
C.河流①地处亚欧板块的内部,它的下游流入缅甸
D.平均海拔高,都拥有很多天然壮丽的湿地景观
【答案】
3.D
4.C
【解析】
试题分析:
3.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各省位于我国西部地区,受沙尘暴危害最严重的应是c新疆,而b表示青海,位于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受风沙危害较小,所以D正确。
4.根据图示地理位置,可以得出a表示西藏,b表示青海,河流①表示雅鲁藏布江,其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其下游流经南亚地区,注入印度洋。
考点: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下图为“非洲大陆部分自然带分布图(图中甲、乙、丙、丁表示自然带类型)”。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5.图中甲、乙、丙、丁自然带更替的基础是
A. 热量 B. 水分
C. 地形 D. 光照
6.①②两地自然带类型相同,影响其形成的
共同因素是
A. 人类活动 B. 海陆位置
C. 洋流因素 D. 大气环流
【答案】
5.A
6.D
【解析】
5.图示为非洲大陆部分自然带分布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甲、乙、丙、丁自然带依次更替体现了纬度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热量,所以A正确。
6.图示为非洲大陆部分自然带分布图,从图中可以看出,①②两地自然带类型相同,都为热带雨林带,影响其形成的共同因素是大气环流,所以D正确。
【点睛】地域分异规律也称空间地理规律,是指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在某个确定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因而发生更替的规律。
下左图为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 ℃范围示意图,右图为某地年内各月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列下列各题。
7.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 ℃范围在南半球大陆西岸海域明显变宽,主要原因是
A. 受寒、暖流共同影响 B. 受暖流影响
C. 受寒流影响 D. 受陆地影响
8.甲、乙、丙、丁四地中,气温和降水特征与右图所示信息相符的是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答案】
7.C
8.B
【解析】试题分析:
7.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所覆盖的区域都在中低纬度,而大陆西岸比较宽,则主要因为22℃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暖流增温,等温线向高纬度弯曲,寒流降温,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选C项。
8.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可以判断出气候类型应为热带草原气候,而甲地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乙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丙地位于南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丁地是热带雨林气候。这里需要具体区别的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气候降水比较多。选B项。
【考点定位】该题主要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区域气候类型的分布。
下图是“亚欧大陆气温等距平线略图”。气温距平值是指该地气温与同纬度平均气温的差值。下图中,A、B两地(图中黑点)分别位于不同等距平线上。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9.若A地(大陆西岸)1月均温是5 ℃,则最符合B地(大陆东岸)1月均温的是
A. -11 ℃ B. -14 ℃ C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