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射击训练理念和训练方法创新.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谈射击训练理念和训练方法创新
这些年射击项目随着竞技水平要求的提升,训练单一、教学手段陈旧落后等一些现象阻碍着射击项目的整体发展。射击项目技术特点属于微动,内在感受强,外界肉眼一般很难看出问题的本质,多数教练对本项目的认识与理解并不深刻,对运动员的讲解多存在于表面化、概念化,所以对运动员来说很难与本体感受结合,很难真实把握关键技术的本质,形成指导无效、技术能力不强、训练实效不精、比赛结果不好的恶性循环。
而对于高级射手来说,随着经验的增多,自我感受认识的增强,传统教学的模式观念,已经远远不能达到高水平运动教学与比赛的需要。在新时代竞争压力的需求下,射击训练理念与方法手段的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第一,对射击内在规律的认识
射击有很多分类:如按枪种分有步枪、手枪、飞碟三个大类;按射击方式分,手枪以站立式慢与快的两种形式表现;步枪以卧、立、跪三种形式表现。虽然表现形式各有不同,但是从整体上看射击属于静力性为主的灵敏耐力性项目,同等要求下肌肉长时间处于等长收缩状态,这一持久性的状态会对人肌体会产生一系列影响。
(一)射击的一般特点。射击是一项准确性极高的项目,要求射手在高度协调性和一致性的情况下完成射击动作,这就要求大脑皮层对肌肉活动有极高的调控能力。射击是一项技术复杂的项目,射手不仅具有高度的灵活性,而且要有高度的一致性,这要求射手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转换的速度快,神经过程的灵活性高,而且射手必须建立牢固的动力定型并达到高度自动化程度。
(二)射击技能形成的特点。射击技能,动作单一,运动技能一旦形成,容易巩固,具有“易学难精”的特点。一个射击初学者,要学会据枪、瞄准直至击发全套动作并命中目标,在一定时间内就可以掌握,但是连续精确命中10环,却很困难。射击动作并不是单纯的肌肉感觉,而是视觉、听觉、触觉、平衡觉和本体感觉密切相关。它的复杂性还体现在射手的内在感觉上。这种内在感觉不同水平的射手中对动作细节的精确分化能力有较大的差异,使得射击运动技能的形成容易而深化难。
第二,对射击项目认识的理念创新
有句老话“不破不立”!射击项目单一、枯燥的训练模式,已经满足不了新周期内射击规则的变化对训练比赛产生影响的需要,这都将是我们重新认识射击理念,破旧创新射击教学的力量驱使。多问问自己“当了一辈子教练员,过去的方法到现在还有用吗?”敢于否定自己、否定过去的勇气来自于不断地学习,横向学世界,学其它优势项目;纵向学我们自己,国家队、省队、市队相互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正确的处理好创新和务实的关系。创新引领思维上的发展,务实的把每天工作做好。运动队毕竟是个操作群体,那么每天大量的训练、管理要靠教练员,要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其关键的着眼点在于对本项目发展的认识必须与时俱进、对事业的责任感必须强大、对指教艺术的切入点必须敢于创新。要有在漫长地教学过程中“耐得住寂寞、顶的住压力、拼得出成绩”的内力。
第三,对射击教学、训练方法手段的创新
1、教学与训练是统一和有机联系着的,但也有区别。教学、训练的区别在于两者的具体任务和方法不同。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运动员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技术等;而训练的主要任务是提高技能、技术、战术、身体训练等水平。由于任务不同,采用的方法也有所不同,但教学和训练是在统一的教育过程中进行的。因此,两者不能截然分开,而只是各有所侧重而已。
进行教学时虽然是以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和技术、战术为主,但其中也包含有训练的因素;进行训练时虽然是以提高技能、技术、战术和身体训练水平为主,但其中也包含有教学的因素,两者是融为一体的,缺一不可。无论是进行教学或是训练,都应贯穿一定的思想教育,教练员应经常注意在教学与训练工作中加强责任意识、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使之渗透到知识、技能、技术、战术教学和身体训练的各个方面。
①粗略掌握动作阶段:这个阶段一般是通过讲解、示范、尝试练习,建立动作的概念,体会动作的过程和要领,从而粗略地掌握动作。其特点是大脑皮层的条件联系处于泛化阶段,动作表现紧张、牵强、不连贯,缺乏控制能力,并伴随着一些多余的动作。因此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进行讲解和示范,引导运动员进行积极思维,培养运动员分析动作的能力,并利用各种方法,如徒手或各种教具给予保护、助力、阻力,以及固定和限制动作的方向,帮助学生迅速掌握动作。
②改进提高动作阶段:主要是通过反复练习,以及深入动作的示范,从而不断改进和提高动作的质量,逐渐消除动作的紧张、牵强,以及多余的或错误的因素。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条件联系处于分化阶段,动作逐渐变得连贯、准确和轻快起来。教练员应善于引导学生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不倦地钻研,掌握动作的内在联系,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在教学与训练过程中,采用比较对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