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与气候学》题库.docx
《气象学与气候学》题库
一、选择题
1.下列哪种气体在大气中含量最高?()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氩气
答案:B。大气中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二氧化碳约占0.03%,氩气等其他气体含量更少,所以含量最高的是氮气。
2.气温随高度的变化率称为()。
A.气温垂直递减率
B.干绝热直减率
C.湿绝热直减率
D.位温梯度
答案:A。气温垂直递减率是指气温随高度的变化率;干绝热直减率是干空气在绝热上升或下降过程中温度的变化率;湿绝热直减率是湿空气在绝热上升或下降过程中温度的变化率;位温梯度是位温随空间的变化率。所以选A。
3.形成露和霜的有利天气条件是()。
A.有云的夜晚
B.有风的夜晚
C.晴朗微风的夜晚
D.阴雨的夜晚
答案:C。晴朗微风的夜晚,地面有效辐射强,降温快,且微风可使贴地气层得到更换,保证有足够的水汽供应,有利于露和霜的形成。有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强,地面降温慢;大风不利于水汽在地面聚集;阴雨的夜晚湿度大但降温不明显,都不利于露和霜的形成。所以选C。
4.下列哪种降水类型主要由地形因素引起?()
A.对流雨
B.锋面雨
C.气旋雨
D.地形雨
答案:D。对流雨是由于近地面空气强烈受热,引起空气的对流运动而形成的降水;锋面雨是冷暖气团相遇,暖气团被抬升形成的降水;气旋雨是气旋活动引起的降水;地形雨是暖湿气流在前进过程中遇到地形阻挡,被迫沿山坡爬升,水汽冷却凝结形成的降水,主要由地形因素引起。所以选D。
5.下列气压带中,气流是下沉运动的是()。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答案:B和D。赤道低气压带是空气受热上升形成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是由于高空气流堆积下沉形成的;副极地低气压带是冷暖气流交汇,暖气流被抬升形成的;极地高气压带是极地寒冷,空气冷却下沉形成的。所以气流下沉的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选B和D。
二、填空题
1.大气中能强烈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对地面有保温作用的气体称为______。
答案:温室气体。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能强烈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2.风向是指风的______方向。
答案:来向。风向规定为风的来向,例如北风是指从北方吹来的风。
3.大气垂直分层中,______层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答案:对流。对流层是大气的最底层,由于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所以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空气受热不均产生强烈的对流运动。
4.表示空气距离饱和程度的湿度参量有______和______。
答案:相对湿度;饱和差。相对湿度是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反映了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饱和差是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实际水汽压之差,也能体现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
5.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行星风带的季节性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使得海陆冬夏季气温和气压产生差异,形成季风;行星风带的季节性移动也会导致季风的形成,例如南亚季风的夏季风就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有关。
三、判断题
1.大气中的臭氧主要集中在平流层,它能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
答案:正确。臭氧在平流层中含量较高,形成臭氧层,它能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中的大部分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量紫外线的伤害。
2.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
答案:错误。气温日较差一般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大,气温日较差大;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小,气温日较差小。
3.暖锋降水主要发生在锋后,多为连续性降水。()
答案:错误。暖锋降水主要发生在锋前,因为暖锋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水汽冷却凝结形成降水,所以降水在锋前,且多为连续性降水。
4.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多为阴雨天气。()
答案:错误。反气旋是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的大气涡旋,中心气流下沉,空气在下沉过程中温度升高,水汽不易凝结,所以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多为晴朗天气。
5.海洋性气候的气温年较差比大陆性气候的气温年较差大。()
答案:错误。海洋的热容量大,升温慢,降温也慢,所以海洋性气候的气温年较差小;大陆的热容量小,升温快,降温也快,大陆性气候的气温年较差大。
四、解答题
1.简述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其主要特征。
答案:大气垂直分层主要分为五层:
对流层:是大气的最底层。其主要特征有: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约降低0.65℃;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这是由于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受热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