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六章生产伦理.ppt

发布:2017-06-01约2.01千字共1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经济活动伦理 ——生产伦理 生产伦理 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经济活动,是其他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因此,生产伦理也是经济伦理的基本组成部分。 一、中国古代生产伦理 中国古代的生产伦理,孕育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所倡导的入世精神,以及“利用、厚生”“以农为本”的经济思想之中。 其基本规范是: 1. “生财有道”(是关于生产内容、目标方面的道德要求) 2. “劳作有时”(是生产态度方面的道德要求) 孔子 中国古代伦理思想代表人物 生财有道 ——是指人们的生产行为,应守各自的等级名分,不同名位身份等级只可从事与其身份相称的经济活动,重名分而抑僭越。 其具体表现为:① 认为各社会等级应严守各自的“生财”之路,视僭越等级去谋财取利为非“法”。② 认为各行各业应该严格社会分工,视不同职业之间的争业竞利为非“礼”。③ 认为每一种职业都必须严守其职业道德,视苛且谋利为非德。 劳作有时 儒家认为:“坳不违时,财不过用,财用不匮。” 重视“劳作有时”的原因:一是在于农业生产季节性很强:“阴阳消息,则变化有时矣。时得而治矣,时得而化矣,时失而乱矣。”二是在于道德上的考虑,认为勤劳则善生,懒惰则恶生。 二、西方生产伦理 1. 西方古代经济伦理 “四主德”——追求智慧、勇敢、正义和节制,是其伦理精神的主要内涵。 2. 中世纪的经济伦理 行会道德准则 3. 资本主义的生产伦理 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提出:① 通过“命运预定论”,而引导人们积极从事现世的生产活动。② 视“劳动为天职”的生产伦理观。③ 把财富视为上帝祝福的标志。 马克斯?韦伯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三、现代生产伦理 主要由生产动机、生产质量、产品分配以及生产与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伦理规范或原则所组成。 1. 生产动机伦理 生产动机指的是推动人们从事生产的原因或人们企图达到的目的。 经济动机在伦理上的正当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生产应遵循的伦理原则是:第一、社会效益与企业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第二、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原则。第三、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相结合的原则。第四、局部利益和全面利益相统一的原则。 2. 生产质量伦理 国外的三种说明企业对质量问题所应承担的伦理责任: ① 契约论 ② 当然关切论 ③ 社会成本论 我国法律对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所作的具体规定,这是生产者、销售者必须遵守的道德底线。 卢梭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3. 生产与环境伦理 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和保护不可再生资源问题的审视涉及诸多伦理问题: ① 关于社会公正问题。 ② 维护基本人权——人的环境权利问题。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① 生态持续原则 ② 经济持续原则 ③ 社会持续原则 ④ 文化持续原则 可持续发展观 4. 产品分配伦理 ① 分配的历史形态: 平均分配; 按特权分配; 按劳动要素(资本、劳动和知识才能)分配和相应的商品经济中要求的经济权利公平、交易规则公平和竞争机会公平 ② 关于分配正义的代表性理论:按劳分配或按社会贡献分配论;按“道德应得”分配的理论; 按资格或权利分配的理论; ③ 公平分配的实现:初次分配的公平;二次分配的公平;第三次分配(包含了“善的分配”和“恶的分配”两类情况)。 五、劳动者的职业伦理 劳动是基本人权 2. 劳动者的“职业伦理 劳动是基本人权 劳动作为基本人权,是由劳动的本质特性所决定的。 我国的《劳动法》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有关法律看,国家对人们劳动权利的保障一般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提供就业机会; ② 保护劳动者权益 ③ 提供职业培训。 劳动者的“职业伦理” 职业伦理是一定的职业活动形式所持有的道德规范,其内容是由具体活动形式的专门任务所决定的。其特点是,对职业伦理的掌握或实践,不是由文化程度或职务状况等制度条件所决定的,而主要是由个人的道德自觉性、道德素养来保证的。 劳动者的“职业伦理”指的就是对劳动者而言的最普遍、最一般的道德要求。包括有:敬业爱岗、忠于职守;遵纪守法、文明劳动;团结互助、顾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