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网运动员正手攻球时候髋关节运动学对比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乒、网运动员正手攻球时候髋关节运动学对比研究摘 要:乒、网运动员正手攻球的技术动作包括选位、后摆引拍、迎球挥拍、球拍触球、随势挥拍和动作还原六个阶段,由于迎球挥拍阶段和球拍触球阶段联系紧密,且此二阶段动作完成所需时间都很短,为了能更直观的表达两项运动的异同,在本研究中,把迎球挥拍和球拍触球两个阶段作为同一动作阶段来研究,暂且把它命名为“挥拍击球阶段”。
关键词:乒乓球;网球;运动学
中图分类号:G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5-0053-01
在研究各关节合速度和角度在整个运动阶段的总体变化对比中,由于两项运动的选位和动作还原阶段基本没有差别,所以我们仅研究后摆引拍、挥拍击球和随势挥拍三个主要动作结构。髋关节是人体最重要的六大关节之一,它是连接股骨最上端和骨盆的球窝关节。髋关节运动包括六种:屈、伸、内收、外展、旋内和旋外。髋关节是人体最强健的关节,人体能进行的很多种运动,例如走、跑、跳、推等都与髋关节有关。髋关节肌群是速度的最大能量来源,髋关节运动的动力来源于髋关节周围肌肉的收缩与舒张。因此,了解运动髋关节的主要作用肌肉对于专项成绩的提高和有针对性的身体训练有重要意义。尤其是乒乓球、网球等等持拍的运动项目的发力有大部分力量由髋关节传递。
一、乒、网运动员髋关节合速度和角度在整个运动阶段的对比分析
髋关节是身体各环节在运动过程中的中心环节,在运动中通过扭转作用,带动腰腹发力,被称为人体力量的“发动机”。因此髋关节的运动轨迹非常重要,它是保证高质量击球的一个重要因素。环节运动是在力的作用下产生的。作用于环节的力主要可分为内力与外力两大类。内力主要是肌力;外力包括拉力、推理、触压力、器械弹力和介质阻力等,内力总是与外力一起作用才能引起环节的运动。在乒、网正手攻球过程中,腰腹、上肢、下肢的动作力量之间,腰腹的动作力量起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同时起到支撑、固定、“通道”的作用。而下肢动作力量则将腰腹传导的“内力”,以及腿部发出的“内力”表现为“外力”的形式作用于地面,借助地面的反作用力来完成力量的“内部”传递及身体的位移。
髋关节是大关节,由髋骨的髋臼和股骨头组成,解剖学中把髋关节定为球窝关节。由于髋关节囊较厚并紧张,关节窝深,并受到周围很多韧带的固定作用,因此髋关节的坚固性大,灵活性小。从曲线上可以看出,乒、网运动员在整个击球过程中,髋关节的角度变化都不大,都是在120°—140°之间变化。因为在击球过程中,都有一个明显的向前送髋的过程,所以在击球时髋关节的速度达到最大值。
二、乒、网运动员髋关节后摆引拍阶段的对比分析
乒、网运动中,后摆引拍动作处于击球动作过程中的准备时段,运动员应通过调整脚下的步伐来改变身体的原有位置,使身体在整个攻球过程中表现出放松流畅的状态,这样不仅击球质量高,而且还能给人以愉悦身心的感觉。身体位置的调整,需要靠上肢、下肢与躯干的共同配合来完成。身体越放松,越能够使运动员在挥拍击球的动作过程中集中精力,有充足的时间考虑如何回击出高质量的来球。当引拍结束后,双膝下曲,胸部朝向身体右侧,上体保持正直,双脚制动,尽可能为击球积聚更多的能量。
这一过程主要由臀部肌肉群和大腿部的肌肉群,通过运动产生收缩来完成肌肉的做功,此时身体储备的弹性势能最大。这一阶段乒乓球运动员的髋关节角度保持在115°左右,网球运动员保持在135°左右,大小没有显着性变化,髋关节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由于网球的引拍动作较大,要充分转体发力击球所以网球运动员比乒乓球运动员的速度值略大。
三、乒、网运动员髋关节挥拍击球阶段的对比分析
在击球过程中击球的瞬间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既要保证力量的上传又要保证击球时候的稳定性,所以髋关节的中间环节就显得非常的重要。运动员在挥拍击球时段,由于髋关节的伸和髋关节的旋内运动,使合力增大,重心前移,此时主要靠两侧的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骨直肌、阔筋膜张肌、缝降肌、髂腰肌等肌肉群做功,释放出能量传送给下面的运动环节。所以髋关节的速度和角度的变化在击球技术的稳定性和重心位移变化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四、乒、网运动员髋关节随势挥拍阶段的对比分析
乒、网运动员在随势挥拍阶段髋关节主要做内收运动,同时在运动惯性的作用下继续做向左前上方运动,并带动下位环节做前伸运动。髋关节的角度有所变小,速度曲线迅速下滑。
乒、网运动员在随挥阶段髋关节角度差异也较明显,乒乓球运动员的肩关节角度变化平缓,而网球运动员髋关节角度明显变小。由于击球时的影响,网球运动员的髋关节角度还是要比乒乓球运动员的大很多。乒乓球运动员的髋关节速度先变小,到随势挥拍结束缓慢增加,网球运动员的髋关节速度减小幅度很大。
从整个击球阶段来看,乒、网运动员髋关节肌肉群的运动差异很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