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十、豪放与婉约_45463.ppt

发布:2017-10-29约3.06千字共3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讲 词有两派——豪放与婉约 一、婉约与豪放——宋词中的主要艺术流派 明张綖:“少游多婉约,子瞻多豪放,当以婉约为主。” 清王士禎加以补充道:“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 (见《花草蒙拾》) 婉约代表:秦观、李清照 豪放代表:苏轼、辛弃疾 豪放词作 《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勾勒边塞风光。 抒写思乡念亲之情。 意境阔大,情调悲凉,豪放词的先声。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现实中太守和理想中的壮士形象。 婉约词作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晓(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鹊桥仙? 秦观 ???? ????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哀婉凄楚,婉约隽永。? ? 李清照《武陵春》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柳永《雨霖铃》“杨柳岸,晓风残月”。 晏殊《浣溪沙》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柳永《八声甘州》 使用领字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二、婉约、豪放两词派作品题材构成 归类: 凡注重形式技巧,强调声韵格律,词风偏于阴柔的词人,皆可入“婉约派”; 凡注重反映社会,强调抒怀言志,词风偏于阳刚的词人,皆可入“豪放派”。 内容: 婉约派: 男欢女爱春花秋月等缠绵的情感和柔美的景物,范围较窄,具私人色彩; 豪放词: 社会活动和胸襟抱负,范围较宽,更多社会意义,气质阳刚。 三、词分婉约、豪放的诗学意义 (一)两大诗学传统:言志与抒情 言志是儒家文学理论的总纲,看重政治功用; 抒情重视“情”,重视诗的审美功能。 (二)两种风格的美学特质:“气”与“韵” 1、 “气” 人的气质精神;表现在文学作品中,即为作品的思想情感,艺术风格。 清代学者徐钒在《词苑丛谈》中说:“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 宋代词学家胡寅评苏轼的词是: “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乎尘垢之外。” 徐钒评辛弃疾的词是:“辛稼轩当弱宋未造,负管乐之才,不能尽其用,一腔忠愤无处发泄……故其悲歌慷慨,抑郁无聊之气,一寄之于其词。” 2、”韵” 乐器发声之后的延续之音。引申到文学中,指作品的深长无尽的情味。 沈样龙曾在《论词还笔》中说“含蓄无穷,词之要诀。含蓄者意不浅露,语不穷尽,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 李清照《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1]。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2] 《武陵春》 词情蕴藉无穷和委曲不尽的韵致。 (三)两大诗美形态:阳刚与阴柔 豪放词阳刚之美,婉约词阴柔之美。 豪放词因其有“气”才刚, 婉约词因其有“韵”而柔。 1、豪放词中的“气”是主、客体冲突的结果。 苏轼《念奴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鲜明对比: 周郎的英雄业绩----自己的功业不成 矛盾冲突: 理想与现实。 《水龙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