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三维设计】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识记+史论解读+命题热点+跟踪演练)第6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与五四爱国运动 岳麓版.doc

发布:2017-04-04约1.27万字共1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6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与五四爱国运动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2.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3.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太平天国运动 [轻巧识记] 太平天国运动 [思维升华] 全面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 (1)“倡导社会改革”——太平天国主张土地公有,财产平均分配;又提倡男女平等,破除社会陋习。 (2)“播下革命种子”——太平天国所宣扬的反清思想广传民间,播下了日后反清革命的种子。 (3)“汉人势力抬头”——清廷依靠汉人曾国藩、李鸿章等平定太平天国,自此汉人势力上升,逐渐掌握了地方实权。 (4)“削弱清廷根基”——太平天国运动波及大半个中国,建立与清廷对峙的政权,一度动摇清朝的统治。 [史论术语] ①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政府腐败统治与列强侵华下的产物。 《天朝田亩制度》 反映了广大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我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资政新篇》提倡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了社会发展潮流,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②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新旧交替的时代, 时代赋予它反侵略的新内容和新意义,但仍是旧式农民战争的继续,显示出农民阶级的分散性、落后性和狭隘性,其失败是必然的。 辛亥革命 [轻巧识记] 辛亥革命 [易误指正] 1.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不等于封建制度。 封建制度基本内涵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等层面。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这一基本的政治制度,而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封建土地所有制并未改变,封建思想在国民头脑中还根深蒂固。 2.南京临时政府的政体结构 南京临时政府包括革命派、立宪派、旧官僚三种势力,但它不是三种政权的混合体,领导权掌握在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手中,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性质。《临时约法》按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三权分立”和“代议政治”的原则来构建中华民国的国家制度;为了防止和限制袁世凯专权,它还将原先的总统制改为内阁制。 [思维升华] 民国纪元法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改用阳历,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也就是民国1年。国民党撤退至台湾后,至今仍用民国纪年法。民国纪年法与公元纪年法的换算公式是,用历史事件发生的公元时间减去1911年,所得的差即是民国多少年。 [史论术语] ①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危机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的产物。因而辛亥革命是一次更具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②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尽管由于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导致革命失败,但它建立民主共和制度、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成就,体现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五四爱国运动 [概念阐释] 五四精神 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源泉,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民主与科学提出和实现的途径,理性精神、个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与科学的内容。而所有这些,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 [易误指正] 五四运动迫使北洋军阀政府罢免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只是取得了初步胜利,并未彻底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不能说取得彻底胜利。其彻底性是指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精神。 [史论术语] ①五四运动是一次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体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和牺牲精神。在运动中,青年学生是先锋 ,工人阶级是主力军 。 ②“五四运动”促使了中国人民的新觉醒,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 [自主探究——通过史实史料认知历史] 主题一)《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 史料 《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反映了农民千百年以来渴望得到自己一份土地的根本要求,而且以磅礴的气魄,明确的主张规定下来,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空前的第一次。 所规定的关于农村主要生产资料的土地的分配法,是以户为单位,进行平均分配。……这显然是分田到户,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分配方案是错误的,空想的,指的就是它不可能实现,即令短暂的实行了,也会昙花一现,迅即消逝。 ——郭毅生《〈天朝田亩制度〉的经济背景及其性质》 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据史料试从其革命性、落后性、空想性等方面做出分析。 [教你读史] 三段史料揭示了评价《天朝田亩制度》的三个角度。第一段从废除封建地主所有制的角度;第二段从固守小农经济角度评价;第三段从其不能实施角度切入。总之,从其革命性、落后性、空想性评价。 [史论形成] 《天朝田亩制度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