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四节免疫调节要点.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下列结构中不属于抗原的是( ) A、牛痘病毒 B、细菌 C、癌细胞 D、自身正常细胞 2.抗体的化学本质是( ) A、多糖 B、球蛋白 C、核苷酸 D、胆固醇 D B 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共同点是( ) A、产生抗体 B、产生记忆细胞 C、导致靶细胞裂解 D、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B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免疫属于( ) A 特异性免疫 B 非特异性免疫 C 体液免疫 D 细胞免疫 B 下列物质口服后将失去原有作用的是 A 抗体 B 胃蛋白酶 C 性激素 D 维生素 A 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特异性免疫( ) A.泪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沙眼衣原体 B.淋巴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内的链球菌 C.胃液中的盐酸可杀死部分进入胃内的细菌 D.体内的天花抗体能防御天花病毒 D 关于效应B细胞产生途径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分化而成 B、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分化而成 C、T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分化而成 D、抗原刺激记忆细胞分化而成 BC 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是( ) (1)吞噬细胞 (2)T细胞 (3)B细胞 (4)记忆细胞 (5)效应B细胞 (6)效应T细胞 A(1) (2) (3) (4) (6) B (2) (3) (4) (5) (6) C (2) (3) (4) (6) D (1) (2) (3) (5) C 下列各项中,只属于细胞免疫功能的是 A、抑制病菌的繁殖 B、使病毒失去感染人体细胞的能力 C、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直接接触,导 致靶细胞死亡 D、使细菌外毒素失去毒性 C * * * * * * * * * * HIV: 是一种RNA病毒,是一种逆转录病毒。能够侵入T细胞,使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 资料分析 艾滋病死因和免疫系统受损的关系 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死亡率极高。艾滋病病人的直接死因,往往是由念珠菌、肺囊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下图表示HIV感染后,体液中HIV浓度和人体内主要的免疫细胞 T细胞数量的变化过程。 HIV侵入后HIV和T细胞浓度变化 病毒分布: 艾滋病 艾滋病患者和携带者的 血液、精液、唾液、泪液、尿液和乳汁中 传播途径: 1)性行为传播 2)血液传播 3)母婴传播 预防措施: 1)洁身自爱 2)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和剃须刀 3)不用未经消毒的器械纹眉、穿耳等 4)注射器等医疗器械必须严格消毒 5)需要输入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必须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艾滋病的治疗目前还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下列疾病中,不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 ) A、系统性红斑狼疮 B、湿疹 C、类风湿性关节炎 D、风湿性心脏病 B 1.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类疾病是 A.病原体感染机体而引发的疾病,有传染性 B.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发的疾病、无传染性 C.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发的疾病 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的过敏反应 C 有关艾滋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能够侵入T细胞 B. HIV分布于各种内环境中,在人体的外分泌液中也广泛分布 C.HIV可以通过空气传播 D.HIV潜伏期比较长,是一种RNA病毒 C 生活中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人最可能因下列的哪一种方式感染艾滋病病毒( ) A、与病毒携带者握手 B、使用了病毒携带者用过的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餐具 C、住旅店时,使用了病毒携带者用过的而又未及时更换的被褥 D、洗牙或补牙时,使用了病毒携带者用过的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器械 D 防御功能: 清除功能: 监控功能: 三、免疫系统的功能: 抗感染或防止其他抗原异物入侵 清除衰老、死亡或损伤细胞、癌变细胞 消灭突变细胞 四、 免疫学的应用 1.免疫预防 2.免疫治疗 3.器官移植 免疫学应用在三个方面: 资料分析:器官移植所带来的问题 T细胞直接冲击和破坏外来细胞的免疫 器官移植免疫: 讨论 1、最初进行的器官移植,为什么总是不成功呢? 移植的器官对于被移植者来说是异物,免疫系统具有排异反应,但是,当时没有针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