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1气流分布课件.ppt

发布:2017-05-20约8.56千字共8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一章 室内气流分布 空气调节区的气流组织(又称为空气分布),是指合理地布置送风口和回风口,使得经过净化、热湿处理后的空气,由送风口送入空调区后,在与空调区内空气混合、扩散或者进行置换的热湿交换过程中,均匀地消除空调区内的余热和余湿,从而使空调区(通常是指离地面高度为2m以下的空间)内形成比较均匀而稳定的温度、湿度、气流速度和洁净度,以满足生产工艺和人体舒适的要求。同时,还要由回风口抽走空调区内空气,或者将大部分回风返回到空调机组、少部分排至室外,或者如果空调机组采用全新风运行时则将绝大部分回风排至室外。 影响空气调节区内空气分布的因素有:送风口的形式和位置、送风射流的参数(例如,送风量、出口风速、送风温度等)、回风口的位置、房间的几何形状以及热源在室内的位置等,其中送风口的形式和位置、送风射流的参数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11.1对室内气流分布的要求与评价 概述 空气分布:流速分布,温湿度分布和污染物的浓度分布 影响空气分布的因素:房间形状,送回风的形式和布置,送风量的大小。 对空气分布的要求与评价:对有害物发生的车间,用有关污染物指标来评价气流分布效果。如污染物最大浓度区(应小于允许浓度),当量扩散半径(相当球体的半径),实际的不均分布工作区的平均浓度与排风浓度的比值等。温湿度均匀一致,并保持与基准的温湿度最小。要求主要针对“工作区”距地面2m以下,工艺性根据情况而定,介绍主要要求和评价指标。 对温度梯度的要求 温度梯度:垂直方向的温度梯度,上高、下低。 要求:按ISO7730标准,工作区的地面上方1.1M和0.1M之间温度差不应大于3℃(考虑坐着工作);美国ASHRAE5592标准建议1.8M和0.1M之间温差不大于3℃(考虑人站立)。从可靠性角度,宜采用后者的控制指标。 工作区的风速 风速是影响热舒适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温度高的场所常用提高风速来改善热舒适度的环境,但太大的风速不舒服。实验表明,风速在0.5M\S以下,人没有太明显的感觉。 吹风感和气流分布性能指标 吹风感:人在空调房间内的常见的不满足有吹风感,是由于空气温度和风速(温度和辐射假定不变)引起的人体局部地方有冷感,导致不舒适。 有效的吹风温度:ASHRAE用有效吹风温度θ来判断是否有吹风感。对于办公室,当θ在-1.7~1℃,Vx0.35m/s,大多数人感觉舒适,小于下限值时有吹冷风感。 θ用来判断任何一点是否有吹风感,对于整个工作区用ADPI来判断,定义为工作区的各点满足θ和风速要求的点占总数的百分比。 通风效率Ev Ev 表示通风或空调排出的污染物的能力 ,也称为排污效率。当送入房间空气与污染物混合均匀,排风的污染物浓度等于工作区浓度时Ev=1。 一般Ev1,但当清洁空气由下直接送到工作区时,工作区的污染物浓度可能小于排风的浓度会大于1,不仅与气流分布有密切关系,还与污染物的分布有关。污染物位于排风处增大。也是个指标。 Ev越大,表明排出同样的发生量污染物所需的新鲜空气量越小。 温度效率:以转移热量为目的的通风和空调系统,中浓度可用温度取代,称之为温度效率,或称为能量利用系数。 空气龄 定义:空气质点的空气领。指空气质点自进入房间至到达室内某点所经历的时间。 局部平均空气龄:某一微小区域空气质点的空气龄的平均值。 空气龄的测量:用测量示踪气体的浓度变化来确定局部的空气龄。测量方法不同,浓度表达式不同,如用下降法。在房间内定以示综气体,在A点起始时浓度为C(0),然后对房间进行送风,每一段时间,测量A点的示综气体浓度,由此获得A 点的示综气体浓度的变化规律,A点的平均空气龄(单位为S)为: 换气效率 定义:空气最短的滞留时间 与实际全室平均滞留时间之比: 换气效率作用:评价换气效果优劣的一个指标,是气流分布的特性参数,与污染物无关。 §11.2送风口和回风口 送风口以安装的位置分,有侧送风口、顶送风口(下送)、地面风口(上送)。 按送出气流的流动状况分有扩散型风口、轴向型风口和孔板送风。 扩散型风口具有较大的诱导室内空气的作用,送风温度衰减快,但射程较短。 轴向型风口诱导室内气流的作用小,空气温度、速度的衰减慢,射程远。 孔板送风门是在平板上满布小孔的送风口,速度分布均匀,衰减快。 全空气系统末端示例 单层百叶风口 :单层百叶风口,通常均带有对开式多叶风量调节阀,用来调节风口风量。风口的规格用颈部尺寸W×H表示。 单层百叶风口虽然也可作为侧送风口使用,但其空气动力性能比双层百叶风口差。工程上经常将它用于回风口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