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药物样品分析方法.ppt

发布:2017-06-18约1.08万字共7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化学法 1、呈色反应 常用反应类型: (1)酚羟基的三氯化铁呈色反应 (2)羧酸衍生物的异羟肟酸铁反应 (3)脂肪氨基的茚三酮呈色反应 (4)芳伯氨基的重氮化-偶合呈色反应 鉴别常用方法 化学反应、UV、IR、色谱法 收载原则: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快速,符合环保要求。 原料药:3-5个鉴别项目,一般IR必不可少,兼顾功能团的化学鉴别和光谱及色谱鉴别。 例:三唑仑 26、阿苯达唑 393 化学药物制剂: 1-3个鉴别项目,功能团的化学鉴别和光谱及色谱鉴别。 例:阿司匹林片385 中药及其制剂:一般TLC必不可少,凡有原粉入药者应做显微鉴别,兼顾理化方法. 例:人工牛黄5、金银花205、六味地黄丸597 * * * * * * * * * 定量分析方法:原料药和制剂的含量测定,及含量均匀度、溶出度或释放度的测定方法 自猪或牛的肠粘膜中提取,抗凝血药。 2005版肝素钠检查S,不得少于10.0% 检查Na,AAS,不得少于9.5%-12.5% 一、二部药典附录中一般鉴别试验完全相同。 茜素氟蓝 0.5ml, 硝酸亚铈试液0.5m 肟: C=NOH 羟肟酸:是羧酸分子中羧基二价氧被肟基取代的羧酸衍生物, RC(OH)=NOH 异羟肟酸: 酰基羟胺,-C(=O)-NH-OH (2)芳酸及其(内)酯类、 (内)酰胺等,先与羟胺反应生成异羟肟酸,异羟肟酸再与三氯化铁生成红色配合物。 (3)茚三酮呈色反应是定性定量测定微克级氨基酸的基本方法。 并非所有品种均收载吸收系数,通常在同品种的制剂含量测定、溶出度检查和含量均匀度测定时如果采用吸收系数法测定时,测定原料的吸收系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黑色背景,从上向下 * * * 答案: , D * * * * * * * * 5.5 分析方法验证 目的:对所采用的分析方法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行性进行验证,表明分析方法是否符合测试项目的目的和要求,是否能有效控制药品的内在质量。 需要验证的检测项目 鉴别试验、杂质检查(限度检查及定量试验)、定量测定(含量测定、溶出度、释放度等)、特定检测项目 验证的对象或场合 (1)新建立的分析方法 (2)对原分析方法进行了修订 (3)药物的生产工艺有变动 (4)制剂的处方有变动 方法验证的理由、过程和结果均应记载在药品质量标准起草说明或修订说明中。 验证项目 一、准确度 二、精密度 三、专属性 四、检测限 五、定量限 六、线性 七、范围 八、耐用性 九、系统适用性试验 一、准确度 1、概念 分析方法的测定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的接近程度 凡是定量测定的项目一般都要考察准确度。 2、准确度的考察和表示方法 至少用9个测定结果进行评价,报告已知加入量的回收率(%)或与标准方法的测定结果对比。 原料药的含量测定 2 制剂的含量测定 3 杂质的定量测定 2 3、对回收率的要求 98%~102% 如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等。 注意:同时精密度要符合要求 二、精密度 1、概念 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同一个均匀供试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平行测定 2、表示 用至少9次测定结果进行评价,或取测定浓度的供试液,用至少测定6次的结果进行评价。报告标准偏差SD 或相对标准偏差RSD。 3、精密度考察的三个层次 (1)重复性 在相同条件下,由同一分析人员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 (2)中间精密度 在同一实验室,不同时间由不同分析人员用不同设备测定结果的精密度。考察随机变动因素对精密度的 影响。 (3)重现性 在不同实验室由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的精密度。法定标准采用的分析方法,应进行重现性试验。 4、对精密度数值的具体要求 (1)滴定分析和重量分析,RSD0.5%; (2)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RSD1.5%; (3)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RSD2%,薄层色谱法RSD4%。 (4)体内药物分析,大多数报道的色谱方法的RSD为5%~10%, (5)放射免疫测定(RIA)法, RSD可以适当放宽至20%~25%。 三、专属性 1、概念 在其他成分(如杂质、降解物、辅料等)可能存在下,采用的方法能够正确测定出被测物的特性。 各种分析方法都应考察专属性 2、色谱法专属性的考察 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给出代表性图谱,标注诸成分的位置,以证实其专属性; 必要时进行色谱峰纯度检查,以证明被分析物色谱峰中不包含其他成分。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或质谱检测 四、检测限 1、概念 供试品中被分析物能被检测出来的最低量。 注意:不一定要准确定量。考察方法是否具备灵敏的检测能力。 鉴别试验和杂质的检查方法,均应通过测试确定方法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