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模文综地理试题讲评_地理_高三精选.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三二模地理讲评 莱芜一中地理组 变式训练一 右图为“华北某城市功能分区和等时线示意图”。图中等时线是指汽车从城市P点向外行驶所用时间相等点的连线。读图,回答1~2题。 1.从P点出发,车速最快的去向是 A.东 B.南 C.西 D.北 2.与图中甲、乙、丙、丁四类 城市功能区依次对应的是( ) A.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绿地 B.商业区、住宅区、绿地、工业区 C.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绿地 D.工业区、住宅区、绿地、商业区 变式训练三:在“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对外合作部长级论坛”上,地处非洲的甲国(如下图)希望与中国展开合作,以缓解其粮食供应紧张问题。结合非洲略图及相关气候资料图,完成34~35题。 34.为解决粮食问题,甲国政府在充分利用该国优势资源的基础上,应大力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季风水田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混合农业 D.乳畜业 35.甲国若发展上题所述的农业地域类型,图中显示的其优势条件是()。 A.劳动力资源丰富 B.地形平坦 C. 土壤肥沃 D.水热充足 综合题分析 Ⅱ卷存在问题: 1.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差,不能与相应知识建立联系; 2.忽略题干中的限定语,答题的针对性差; 3.专业术语运用不准确、不规范; 4.少数同学答题忽视提示语和要点序号化。 方法归纳一:获取和解读信息的主要途径 ①从文字背景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②从试题的设问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③从地理图形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变式训练四 图甲是某地的地质剖面图,图乙是图甲中O地某处花岗岩球状地貌景观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简述O地花岗岩球状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 答案:地壳运动使岩层产生缝隙(或发生断裂),岩浆沿着缝隙(或断裂处)发生侵入活动,冷却凝结形成花岗岩;地壳抬升,花岗岩出露地表;岩块表层受风化、风蚀作用剥落,棱角逐渐消失。 方法归纳二:回答主观题三步曲 1. 准确获取解读信息(文字背景、设问、图表资料) 2.对接迁移已学知识(回归教材,进行知识的联想、迁移,并实现与新问题的对接,这样才能找准答题的突破口。) 3.术语表达,语言规范。(使用规范的专业术语,尽量使用关键词,多用词组,少用句子) 变式训练五 图11是世界某区域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简述甲国小麦种植区的分布特点,并从气候角度分析原因。(10分) 沙尘暴现象补充? ◆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东北地区也有?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①气候干旱,降水少;②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春季大风日数多,风力的吹扬;③地表植被稀少;④多松散碎屑物??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工矿交通建设等;? ◆影响: 有利:①污染大气环境;②影响交通运输安全;③危及人的生命安全;④ 造成当年农牧业减产;⑤加剧沙漠化、荒漠化 不利:①沙尘暴能有效中和酸雨;②沙尘天气给我国制造了厚厚的黄土高原;③沙尘是有利于成云致雨的凝结核;④缓解温室效应;⑤有助于海洋生物的生长 ◆治理措施:①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②控制载畜量;③营造“三北防护林④退耕还林、还牧;⑤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 * 试卷分析 所有试题紧扣考试大纲,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注重“双基”,体现能力;精选素材,情景鲜活;难度适中,区分度高。 试卷难易适度,题量大小适中,尽管只有十五道题,知识点覆盖较为全面,自然地理部分48分,人文地理52分,内容结构合理。是一份质量较高的试卷。 成绩分析 错题展示:选择题5、8、10、11 综合题36(1)37(2) 难点突破一: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 思考:城市区位因素? 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 城市商业网点布局的原则? 选择题难点突破 ◎ ◎ 难点突破二:区域地理特征分析方法 思考: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台风和飓风发生的海域和条件? 难点突破三:图像图表中信息提取能力的培养 图名 图例 横纵坐标 数值大小 数值变化 特殊数值 变式训练二:读“1982--2005年中国人口净迁出、净迁入重心演化轨迹图”,完成6--7题。 6.由图反映 A.人口迁出地集中在东部经济地带 B.人口迁入地集中在中部经济地带 C.1990—2000年京津地区人口迁入量减少 D.净迁入重心的位移变化比净迁出重心明显 7.1995-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