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经济发展中社会公正若干问题探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关于我国经济发展中社会公正若干问题探析摘 要:当前,我国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发展的速度日新月异。但是在经济发展中,社会不公正问题也随之日益凸显,这对我国社会的健康发展有着不利的影响。因此要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正,就需要综合各种因素,从多方面入手,多管齐下。
关键词:社会公正;经济发展;公平正义
中图分类号:G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5-0020-01
一、社会公正的内涵
从古代思想家开始,就对社会公正进行了不断的探讨。亚里士多德指出:“公正是最完美的德性,公正是一种所有人由之而做出公正的事情来的品质”苏格拉底认为:“不愿行不义之事就足以证明其为正义”“守法就是正义”。“对于公正的破坏,来自人的无止境贪欲,或把脚伸到别人的领域中,而自制则意味着健康的灵魂,有秩序的内心,对人对神都会做正当之事”。柏拉图认为:“我们建立这个国家的目标并不是为了某一个阶级的单独突出的幸福,而是为了全体公民的最大的幸福;正如罗尔斯所说的“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如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因为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就是同时就是社会生活各个层面重新构造色还会基本结构和公共政治权利的基础的进程。
二、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社会公正问题
(一)贫富差距扩大
贫富差距是指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明显扩大,人们通常适用基尼系数来衡量社会贫富差距。在中国,2004年的基尼系数超过了0.45,已经超过了国际警戒线0.4, 超出了合理的范畴。有的研究结果认为已经超过了0.5。多数人认为贫富差距是我国最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
(二)社会的弱势群体生存环境恶化
社会的弱势群体一般是指老弱病残和丧失劳动能力者。中国社会的一些重要群体比如工人阶层和农民阶层呈现一种明显的弱势化趋向,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长期的重视经济政策而轻视社会政策的基本取向,还有很多没有改变的因素存在,中国主要群体弱势化趋势在一定时期内还会进一步加剧。[8]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环境恶化表现在:利益诉求缺乏有效的表达途径,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难以得到合理的维护。
(三)市场经济带来的弊端
就市场经济本身来说,是形成社会公正的一种必要手段。但是鉴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反而造成了一些事实上的不公正。市场经济的有利因素只能在经济层面发挥作用,不能在整个社会层面发挥作用。市场经济的消极因素对社会公正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它无法保证竞争的起点的平等,过程的平等,于是就产生结果的不平等,从而造成不公正。
(四)社会政策的不完善
在当今社会,社会政策相对于经济政策是滞后的。社会政策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期才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现在,中国的社会政策存在着种种不当之处。不规范是其典型的特征。一是技术方面的不足,二是制定社会政策时,相关的社会群体没有充分参与及表达真实的意愿。三是没有充分的公开,与某项社会政策息息相关的社会群体,尤其是弱势群体。
三、改善社会公正的策略
(一)改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效率与公平并重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提出于20世纪80年代,在当时的社会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一提法在后来的经济建设中逐渐显示出了它的弊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属于一种经济领域短期化的行为,更不能涵盖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造成了很多非赢利部门比如公共管理部门、医疗卫生部门、教育部门片面地追求利润,忽略了这些部门应该发挥的社会效益。所以,应该转变观念,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改为效率与公平并重。
(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就目前来看,我国的社会保障已经滞后于经济发展。因此,在这一方面应该加大投入。建设一个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的社会保障制度,确保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底线,保证每一个人都有合理的生活水平。我国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积累的经济基础应该为社会保障提供物质基础。一个社会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因此会导致社会成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有的社会成员在不同的生活和发展环境中,陷入了生存危机。
(三)合理的财政税收政策
一个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社会公正的状况是可以通过财政税收来调节的,社会调剂的来源也主要是税收。从消费的边际效应来看,对于高收入者来说,高税率并不影响其生活质量。并且税收有利于提升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水平,即使对于高收入者,给予其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对其生活状态也是有益无害的。
(四)深化教育改革
教育公正在社会公正中发挥的作用巨大。现代教育已经具有大众化的色彩并且认为是一项有益的投资。在教育方面,第一,要普及义务教育,使大部分社会成员“平等进入”社会。第二,要扩大高等教育的范围,缩小“精英教育”。第三,要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合理利用社会中的人力资源,调动社会成员的积极性,普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