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核心课程锅炉原理建设情况-贵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DOC

发布:2018-02-13约1.36万字共2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核心课程建设标准 贵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二〇一六年 目 录 《传热学》课程建设标准 1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建设标准 6 《工程热力学》课程建设标准 10 《锅炉原理》课程建设标准 13 《汽轮机原理》课程建设标准 17 《热力发电厂课程》课程建设标准 21 《传热学》课程建设标准 课程建设是教学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传热学》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必修课,是研究热量传递规律的一门科学,广泛应用于能源、动力、化工、电工等领域,是现代技术科学的主要技术基础学科之一。 课程的目的是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典型结构的导热、对流换热、辐射换热的计算方法,热交换器的选型和设计方法。因此,建设好这门课是非常有必要的。 课程教学团队 1、课程负责人 本课程的课程负责人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担任。主要负责课程的教学组织、课程的建设与管理工作。 2、课程团队 课程组成员职称结构合理(副教授2人、讲师1人),其中博士2人(在读),硕士1人;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均能够独立承担课程教学工作。 1 钱进 副教授 负责课程建设与管理、教学 2 龚德鸿 副教授 负责课程建设、教学 3 李环 讲师 负责课程建设、教学 教学内容 1、教学大纲 本课程参考了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本门课程的教学大纲,结合了我校能源与动力工程的培养目标和学生实际编写。 2、课程教学内容 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 序号 章节 内容 学时分配 合计 讲课 习题课 讨论课 实验(上机) 其他 1 第一章 绪论 2 2 第二章 导热基本定律及稳态导热 14 2 3 第三章 非稳态导热 4 4 第四章 导热问题的数值解法 6 5 第五章 对流换热 12 6 第六章 凝结与沸腾换热 2 7 第七章 热辐射基本定律及物体的辐射特性 8 8 第八章 辐射换热的计算 8 2 9 第九章 传热过程与换热器 4 合计 60 4 64 1)采用双语教学,从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多媒体课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现已有一套完整的教学资料,并已上传至贵州大学网络教学平台上。双语教学已按规划实施。 2)教学过程中加强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一方面注意把理论讲“深”、讲“透”、讲“精”,防止照本宣科,简单重复,繁琐论证;另一方面尽量结合学生实际,举例、分析以学生感性经验为基础;此外教学内容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用性。考虑对于提高学生的能力有用,考虑学生在后期课程的学习中有用和学生毕业后的教学工作中有用,在教学中还注意了尽可能将新的理论、新的知识、新的技术传授给学生。 3、教学手段和方法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以多媒体课件讲解为主,黑板板书为辅,中英文穿插教学,以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综合实际的情况以及教学的经验,本课程的教学主要采取四个步骤: (1)先用中文PPT把每一章的主要内容给学生讲解,讲解过程中教会学生使用英语专业词汇,这样学生就会对每一章的重点知识有了解并且学会重点词汇的英语表述。 (2)带领学生阅读英文教材的重点内容,并讲解英文例题。这一过程非常重要,因为英文书很厚,如果让学生自己回去看非常盲目,所以教师找出重点内容与学生一起阅读,互动,可以使学生更深入的掌握每一章的重点知识。另外,英文书针对某些问题,比中文书讲的更透彻,这也是阅读英文书的重要理由之一。 (3)采用英文PPT对每一章内容进行总结,复习,使得学生通过中英文的讲授后,彻底吃透每一章的知识。 (4)布置的作业包含中英文题,这就使得学生将学习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计算中去。 通过这四个步骤,使得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方法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提高了教学质量。 4、实践教学 根据实验教学大纲要求,开设了热管换热器等相关实验。另外,课程组在实验教学方面大胆进行创新,除开设传热学基础实验外,还编写了“热和流体数值实验指导书”,将利用实验设备进行的验证性实验与利用计算机进行的数值实验有机结合,不仅使学生通过实验获得基本概念、理论公式、典型现象的实物验证,加深课程内容的理解,也训练和培养了学生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结果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初步掌握用计算机求解热和流体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鼓励学生多参加科研活动,参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 5、教材及相关资料 传热学由于采用双语教学,选用中英文教材,中文教材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也是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英文教材的选取对于双语教学是极为重要的。选用原版英文教材可以使学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