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7年整理】质量通病-电气工程-年.doc

发布:2017-06-06约6.15千字共3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ZT-电气工程-01 孔建林(2010.3.15) 通病现象: 电线管连接安装采用电焊焊接固定。 原因分析: 施工人员未按电气安装施工工艺的技术要求进行施工,电管安装采用电焊焊接连接固定,一但线管电焊烧破,形成刀口,电线穿线会导致电线绝缘层损伤。 解决办法(预防措施): 根据规范要求,KBG及JDG电线管安装严禁熔焊施工,管路固定采用专用骑码卡或离墙码。 问题图片: 正确图片: CAD示意图: ZT-电气工程-02 刘国良(2010.1.15) 通病现象: 电管安装无吊支架、排列不整齐;转弯处管子弯瘪。 原因分析: 电管施工未按规范施工,安装没有支吊架且杂乱无章,未有固定,管线容易脱落;管子弯瘪处会产生尖角,且管内截面积减小,穿线时容易损伤电线绝缘层,引起电线短路。 解决办法(预防措施): 电管安装时两根及以上管路连接时,排列应整齐、间距均匀,要做到横平竖直;必须要有吊筋作固定, 20管间距1-1.2米、25管间距1.2-1.5米;电管的弯曲半径不得小于电管直径的6倍。 问题图片: 正确图片: ZT-电气工程-03 刘国良(2010.2.15) 通病现象: 等电位接地体90°转弯处焊接不符合要求。 原因分析: 按规范等电位接地体焊接截面必须达到导体截面的10倍双面焊接,严禁等电位接地体在90°转弯处焊接。 解决办法(预防措施): 等电位接地镀锌扁钢转弯处90°不得直接焊接应采用液压煨弯机煨成90°扁钢。 问题图片: 正确图片: ZT-电气工程-04 李斌(2008.6.21) 通病现象: 电线管借用吊顶龙骨或其他设备吊筋支架;接线盒两端吊筋离接线盒太远 原因分析: 根据电气施工工艺规范要求,电气管线不允许借用顶面其他设备吊筋支架。 解决办法(预防措施): 根据施工规范,电线管敷设吊筋应单独布置,吊筋间距不大于1.2米,接线盒两端吊筋离接线盒20厘米左右。 问题图片: 正确图片: ZT-电气工程-05 刘国良(2008.6.21) 通病现象: 刚性导管与柔性导管直接连接。 原因分析: 刚性导管与柔性导管直接连接,软管会很容易脱落,会引起软管内的电线外露,不符合施工规范。 解决办法(预防措施): 刚性导管与柔性软管连接应采用过渡盒作处理,在施工时将管接头与过渡盒锁紧以防脱落。 问题图片: 正确图片: ZT-电气工程-06 毛建明(2008.8.30) 通病现象: 电线管经过龙骨直接将龙骨割除 原因分析: 电线管穿过龙骨将龙骨截断,容易引起轻钢龙骨墙强度不够。 解决办法(预防措施): 电线管穿过龙骨应在龙骨中间开孔,严禁破坏隔墙的强度。 问题图片: 正确图片: ZT-电气工程-07 李斌(2008.9.6) 通病现象: 接线盒布置在风管或其他顶面设备底部。 原因分析: 接线盒布置在风管下面,天花完成后,一旦这个地方线路发生故障,将很难检修。 解决办法(预防措施): 接线盒不能布置在风筒下面,应挪到风筒的左右侧,以便于检修。 问题图片: 正确图片: ZT-电气工程-08 李斌(2008.11.1) 通病现象: 吊顶内电气管路敷设位置不合理,不利于穿线、接线。 原因分析: 接线盒在造型顶部,造型宽20CM、高30CM,穿线还勉强可以,接线就比较困难了,因操作空间小,难以保证接头牢固。 解决办法(预防措施): 电气管路应在天花造型小的区域内沿墙面敷设,越低越好,穿线接线都十分方便。 问题图片: 正确图片: ZT-电气工程-09 刘国良(2010.4.15) 通病现象: 电管在墙体敷设横管不符合施工规范 原因分析: 电管在墙体敷设: 1、电管不得横向敷设,因横向敷 设会给下道工序施工带来困难。 2、影响墙体结构强度。 解决办法(预防措施): 电管在墙体敷设,必须垂直敷设。 问题图片: 正确图片: ZT-电气工程-10 李斌(2008.7.5) 通病现象: 水管阀门、管道连接处下面安装接线盒。 原因分析: 水管阀门、管道连接处下面安装接线盒,一旦漏水将会有水进入接线盒,线路有漏电保护的将会跳闸,没漏电保护的将会短路,甚至于起火。 解决办法(预防措施): 接线盒应在水管阀门、管道连接处上方30cm范围外,接线盒只能在下面的尽量远离阀门及连接处。 问题图片: 正确图片: ZT-电气工程-11 孔建林(2010.4.25) 通病现象: 开关插座接线盒固定采用用易燃木块做支座固定 原因分析: 根据规范及行业标准,禁止用可燃易燃的小木块做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