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山大学网络教育-2016计算机网络作业第一次剖析.doc

发布:2017-03-13约9.11千字共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计算机网络》第1次作业 注意:作业完成后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给老师,提交时在“文件名称”和“注释”处也要写清楚“学习中心,学号,姓名,入学时间”,以便登记你的作业成绩。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OSI 参考模型的结构划分为七个层次,其中下面四层为( A )。 A)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传输层 B)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会话层 C)物理层、数据链路层、表示层和传输层 D)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2. TCP/IP 参考模型可以分为( B )。 A)应用层、传输层和互连层 B)应用层、传输层、互连层和主机—网络层 C)应用层、表示层、传输层、互连层和主机—网络层 D)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互连层和主机—网络层 3. 计算机相互通信的语言是(B) A)算法 B)协议 C)程序 D)对话 4.移相键控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 D)来表示数字信号1、0。 A)振幅 B)波长 C)角频率 D)相位 5. 数据报、虚电路、报文交换的共同特点之一是( A)。 A)各结点都要存储转发 B)都可以用在交互式通信 C) 都可以把信息送到多个目的地 D)都不需要事先建立连接 6.在OSI的7层结构中,实现帧同步功能的的层是( A) A)数据链路层 B)传输层 C)表示层 D)应用层 7. OSI 参考模型的网络层传送的数据单位是(C)。 A)比特流 B)数据帧 C)数据分组 D)数据报文 8.(B)信号的电平是连续变化的。 A)数字 B)模拟 C)脉冲 D)二进制 9. 香农公式告诉我们:信道极限数据率=Wlog2(1+S/N),其中 W 为信道带宽,S/N 为信号功率/噪音功率。但在实际使用中,( B )。 A)可达到的信道极限值要高得多 B)可达到的信道极限值要低得多 C)可达到该信道极限数据率 D)可接近该信道极限数据率 10.假定通信信道的带宽为 3kHz,信噪比为 30dB,那么该信道能达到最大数据传输率约为( D)。 A)3000bps B)12000bps C)24000bps D)30000bps 11. SDH 信号最基本的模块信号是( B )。 A)STM-0 B)STM-1 C)STM-3 D)STM-4 12. 网桥是用于( D)的。 A)传输层 B)网络层 C) 应用层 D)链路层 13. 以太网的帧中的前导码由( C )字节组成。 A)4 个 B)6 个 C)7 个 D)8 个 14.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包括(C) A)帧同步、差错控制、链路管理、拥塞控制 B)帧同步、路由选择、链路管理 C)帧同步、流量控制、差错控制 D)帧同步、流量控制、拥塞控制 15. ATM 信元由( B)组成。 A)5 个字节的信头和 53 个字节的信息字段 B)5 个字节的信头和 48 个字节的信息字段 C)10 个字节的信头和 48 个字节的信息字段 D)16 个字节的信头和 53 个字节的信息字段。 16. ATM 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通过( C )传送数据。 A)数据报交换 B)报文交换 C)虚电路 D)电路交换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OSI参考模型中,每一层可以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可以向其( 上层)提供服务。 2.对基带数字信号的调制方法有( 调幅)、(调频)和(调相)3类。 3.在奈奎斯特准则中,通信信道的(带宽)决定着数据传输数据的大小。 4.E1载波的数据传输速率为(2.048Mbps) 5.以太网采用的协议是( CSMA/CD)方法,即带有(冲突捡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方法。 6.以太网采用的二进制退避算法来减少对信道的争用冲突,第n次冲突后,从随后的(2n)个重传推迟时间中随机地选取一个重发冲突包。 7.网桥可以分为透明网桥和(源路选网桥)两类,它们的区别在于(路由选择)的策略不同。 8.网桥要决定接收帧从哪个端口转发就必须建立一张(端口-结点地址表)。 9.无线局域网的物理层有跳频扩频、(直接序列扩频DSSS)和( 红处线IR)三种实现方法。 三、计算题(要写出必要的分析和计算步骤, 本大题共60分)。 1-13 面向连接服务与无连接服务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答:两者的特点如下表 面向连接 无连接服务 是否连接 两个对等实体为进行数据通信而进行的一种结合 三个阶段:连接建立,数据传输,连接释放。 两个实体之间的通信不需要先建立好一个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