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等.doc

发布:2017-03-28约1.62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过程 2.意义 ①形成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②改变地表形态,塑造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 ③实现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改变地表的环境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形成因子①太阳辐射对不同地表纬度加热不均②地转偏向力 分布 气压带、风带在全球的分布是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且气压带,风带相间分布,如图5-2所示: 移动规律: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二、季风环流 季风概念: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变化的风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特点 表现 亚洲大陆 北太平洋 北大西洋 1月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 7月 亚洲低压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典型的季风 比较 季节 源地 风向 性质 气候类型 成因 分布 东亚季风 冬季 蒙古、西伯利亚 西北 寒冷干燥 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我国东部、日本和朝鲜半岛等地 夏季 副热带太平洋 东南 温暖湿润 南亚季风 冬季 蒙古、西伯利亚 东北 低温干燥 热带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和我国西南 夏季 赤道附近 印度洋 西南 温暖湿润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温带海洋性气候受西风的影响, 气候特点:温暖湿润。 (2)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气候特点炎热干燥; 冬季受西风影响,气候特点温和湿润。 (3)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受夏季风影响,气候特点高温多雨; 冬季受冬季风影响,气候特点低温少雨。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1.类型: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 2.环节: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促进了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更新,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3.意义 使地表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改造地表形态,是地球表层最为活跃,影响最为深刻的动力过程之一 一、洋流的概念及分类 定义:是海洋水沿相对稳定的方向作大规模运动的现象 暖流:温度较流经海区水温高 寒流:温度较流经海区水温低 二、洋流的分布规律 中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高压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分布 中高纬度海区(北半球):形成以副极地低压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南纬40度附近海区形成环球性西风漂流 三、洋流的地理意义 全球性大洋环流可以促进高低纬之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暖流:增温、增湿 寒流:降温、减湿 意义 寒暖流交汇处: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纽芬兰渔场 上升流海区形成的渔场:秘鲁渔场 对航运的影响:顺流航行比逆流航行速度快 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污染范围扩大;污染程度降低 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1.根本原因: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2.表现 (1)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称为贮藏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的过程。 (2)生物循环: ①概念: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 ②作用: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迁移运动,能量不断流动转化,把地理环境中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3.作用 (1)改变地球大气成分 (2)改变陆地水的化学成分,改善陆地的水分状况 (3)参与沉积岩的形成,加快岩石风化,促进了土壤形成 (4)改造自然、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岩浆 岩浆岩 冷凝 重熔 沉积岩 风化 侵蚀 搬运 堆积 重熔 变质岩 变质作用 风化 侵蚀 搬运 堆积 熔 重 用 变 质 作 类型 对气候的影响 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