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我国农村垃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docx

发布:2021-06-15约5.15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我国农村垃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 对策建议思考 目前我国大力推行农村垃圾多层级管理,旨在激发村民主体自觉,融入环境整治主体角色。该管理模式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存在政策“悬浮”,即政策无法下沉,其核心在于单向治理下官民互动缺失,政策遭遇下沉阻力。针对该问题,一方面需转变数量化管理向质量提升转变,另一方面应结合我国乡土社会特有的组织资源提高村民参与性,实现多元共治。 在我国农村,垃圾问题日益严峻。生活垃圾作为农村环境的主要污染源,每年以10%的速度增加,年增长率逐渐超过城市。国家重视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但以城市治理为主,农村地区垃圾处理相对薄弱,呈现分散式、落后性等特征。 目前学者们对我国农村垃圾管理开展了丰富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两方面。一是基于实证研究表明:农村垃圾基础服务缺失是农村垃圾管理最明显的问题;村民受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影响,参与积极性呈现波动。二是管理模式运行遭遇制度壁垒:乡镇政府存在“结构性”与“功能性”空洞现象,基层政府功能丧失;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损害农民的环境利益;政府治理碎片化,权责推诿不清,政策措施无法落实等,学者们对这些问题分别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对策。 以上研究有着丰富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对分析现实问题、改善我国农村垃圾管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多数研究立足于政府行为分析,或是村民单向个体研究,并未关注政府与村民之间的互动效果对政策执行的影响。政府与公众的合作效果是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重要因素,政府要让公众感受到项目推行以公众利益为重,才能增强公众对政府的认同感,从而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并且政策执行是一个动态过程,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存在预期效果与执行效果误差。应遵守追踪反馈原则,不断调整原来所选择的策略,逐步达到或接近预期目标。如果忽视动态的运行状况,实际执行效果会偏离目标轨迹。重视公众参与,根据公众行为变化调整政策资源是农村垃圾管理的关键,然而,以该角度解决农村垃圾管理问题的研究相对欠缺。 为进一步研究农村垃圾管理中的官民良性合作,推动多元共治,同时遵循政策执行的追踪反馈原则,让政策更好落地生根,文章从政府与村民两个主体出发,构建官民良性互动推动政策落地的环境条件:结合我国乡村社会的治理优势,构建官民良性互动路径,克服政策“悬浮”问题,促进农村垃圾有效管理。 一、我国农村垃圾管理的瓶颈及其原因 1、农村垃圾管理出现政策“悬浮” 政策“悬浮”是指中央制定的政策内容没有在底层实施贯彻,“悬浮”在机关之间无法落地,政策执行达不到理想效果。农村垃圾管理出现了政策“悬浮”现象:政府针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颁布一系列政策,但由于基层政府单向治理与村民主体缺失,导致政策没有下沉的推力和对象,停留在数量化指标以及上下层政府之间,无法实现资源有效配置。 (1)数量化与形式化管理 从中央到乡镇基层政府,政策任务层层分解,逐级下达落实,实行目标责任制,评价标准是数量化成果。我国农村垃圾管理实行中央部署、省负总责、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以普及率、百分比等可量化、可监测、可考核的具体指标作为人居环境质量提升的体现与考核验收标准。税费改革后,以上级政府拨款方式建设农村,基层政权从过去的汲取型变成与农民关系更为松散的“悬浮型”,村级组织没有多余的财务调动权,乡镇政府是建设环卫设施的主力,农村基层组织以管理、整理资料为中心工作,村干部要规范填写、制作各类资料、报表与记录。 在廣西S县H村调研①时发现,乡镇政府下达任务至农村基层组织,由于未实施精细化管理,村务更多是粗线条上报。即使脏乱差现象依然存在,村干部也会美化村内形象,只要能完成上级制定的目标,正如H村的一名干部说,“镇里只要我们及时上交报表”。注重垃圾治理的数量化成果,治理成效取决于村务上报的完成率,而不是环境改善,垃圾治理停留在乡镇政府与农村基层组织之间,村民行为变化处于黑箱状态。 (2)村民缺位割裂共治格局 村民主体缺位导致政策没有下沉的对象。政府配置政策执行的资源,村民行动并享受政策下沉的成果,当村民获取丰富的环境信息且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时,才会赞成认同乡村自治工作,自愿参与其中,具备主体自觉性。从调查情况来看,H村有21个队,每队约150人,成面状居住,每队配置四个中型敞口垃圾箱。经观察,村里存在垃圾堆积现象,垃圾箱四周垃圾散乱,箱内垃圾混合。对于垃圾随意堆放问题,1队村民(A)说,“垃圾箱太远,垃圾堆在墙角很方便,我们习惯烧垃圾”;15队的村民(B)说,“随便倒垃圾是正常的”。问及村民是否了解环境保护时,6队的村民(C)和村民(D)表示,“村里干净很好,但和自己关系不大”,村民(D)补充说,“村口有‘爱护环境、垃圾分类等标语,我们能做到的很少”。村民如实反映了意识与行动的冲突:有爱护环境的意识萌芽,却缺乏主动参与的行动,即使部分村民遵守规则指定投放垃圾,在垃圾投入垃圾箱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