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迪人教版必修一第十一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修改)精选.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人教版必修一第十一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修改版)安 迪(华中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2011级 2011211194)教学目标: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史实,包括背景、过程、失败的原因等。认识《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内容和局限。培养学生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认识农民阶级的局限,反思农民运动对于中国历史所起到的作用。理解中国近代化的使命。学情分析:此次教学的对象是武汉市重点中学高一年级重点文科班,学生历史素养较好。教材分析:课程在教材中的作用:太平天国运动的讲解对于学生理解鸦片战争的后果和洋务运动的兴起作用尤大。同时对于理解中国历代农民运动的特点和局限也很有帮助。讲解清楚,对于学生把握近代历史的走向特别关键。课程共有三个子目,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和天国悲剧。分别从太平天国兴起的背景,过程,失败的原因、颁布的纲领多个角度去讲诉太平天国运动的整个始末。在讲解的过程中,笔者打破教材既定的知识框架,从新从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背景、过程、失败的原因展开授课,在讲完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过后,把《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一起讲解和比较。最后落实到太平天国运动所建立的新社会没有逃离中国历史的周期循环,无法救中国。而中国的未来必须是近代化。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天朝田亩制度》难点:对于《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对于农民阶级局限性的认识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教师:从上一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鸦片战争后不久,中国大地上又发生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运动—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太平天国运动。与之前的历次农民起义不同,新的时代背景赋予了它很多新的内容。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可以从中窥探出那个急剧变动的时代。正式开始新课: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背景】教师:提到太平天国运动,我们就必须提到一个人,那就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天王洪秀全。我们不妨先通过他写的一首诗来对他有一个直观的印象。我想请一个同学读一下。材料一:洪秀全的诗《斩邪留正》学生:…教师:很好。读完这首诗,你对洪秀全有一个怎样的大概印象?这首诗写作于他第三次考秀才失败之后。他有没有灰心丧气,消沉低落呢?没有,依然很有志向,要太平一统光世界。所以洪秀全是一个有着远大志向的人。只可惜,时运不济。四次乡试都没有考取。再加上家庭背景特别普通,出生在广东花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如果换做是你,考高四次都落榜了,家庭也无法提供给你更多的支持,你会做何感想。会不会觉得这个世界特别不公平。一方面,出身卑微,一方面付出没有回报。洪秀全当时也是这么想的。非常失意,对于现存的社会有很多的不满。恰好在这个时候,他在家中偶然翻到了以前在广州考试时得到的一本宣扬基督教的小册子,叫《劝世良言》。基督教宣扬,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这样一种平等的观念让洪秀全大为赞同,从中得到了很多的慰藉。但是,基督教也教导我们要学会驯服,圣经中有一句很有名的话,别人打你左脸,你要把右脸也给他。这样一种逆来顺受的观念,你们觉得有着立志要成就一番事业的洪秀全会接受么?显然是不会被接受的。所以,洪秀全并没有完全的接受基督教,他只是借鉴了基督教中的某些教义,并结合儒家的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自己创造了一个宗教。那就是拜上帝教。教师:拜上帝教到底宣扬什么呢?我们来看一个材料。拜上帝教宣扬的是一种怎样的观念呢?材料二: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原道醒世训》学生:平等!教师:对,拜上帝教以平等为呼召。天下都是姐妹弟兄,都是上帝的孩子,彼此是平等的,并且没有尔虞我诈,勾心斗角。那如何去实现这样一种平等呢?洪秀全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那就是推翻清王朝,建立自己的天国。材料三、他(洪秀全)提出清朝最高统治者,实乃“阎罗妖”,世间“相凌相夺相斗相杀”,都是“阎罗妖”的罪过。他号召群众起来“共击灭之”。——旧版高中历史教材教师:我们要注意,推翻清王朝在当时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情,是要背负杀头风险的。所以,这样一种平等的呼召,虽然契合底层民众的心声,但是同时也意味着的风险。那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冒着杀头的风险去参与其中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本54页的第一自然段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因为当时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教师:回答得很正确。正所谓,光脚的不怕脱鞋的。在鸦片战争之后,因为西方列强的入侵,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天灾的流行,使得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激化。其实中国的农民对于生活的要求很低,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只有当他们最低的生存都无法维持的时候,他们才会想要去造反。正是在这种矛盾尖锐的时代背景下,洪秀全所创立的拜上帝教才有了生存的土壤。并且很好地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二、【太平天国运动的整个过程】教师: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