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垢问题.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结垢问题
一、结垢
(一)铜管内的结垢及结垢判断
发电厂的循环冷却水,大多采用地表水或地下水,由于水中含有各种
盐类,特别是Ca2+、Mg2+的重碳酸盐,冷却水在循环过程当中,由
于温度的升高、盐类的浓缩等原因,往往会形成比较坚硬的碳酸盐水
垢。
1.碳酸盐水垢的形成
(1)循环水的浓缩作用。循环水在循环冷却过程中,由于不断蒸发
而使水中含盐量增大,使得碳酸盐硬度总是大于补充水的碳酸盐硬度。
(2)重碳酸盐的分解。循环水中钙、镁的重碳酸盐和游离的CO2 之
间的平衡关系为
Ca (HCO3)2 CaCO3 ↓+ CO2 ↑+ H2O
当循环水在冷却塔中与空气接触时,水中游离的CO2 就向空气中大
量流失,破坏了上述平衡关系,使反应向生成碳酸钙的方向移动。因
此,重碳酸盐的分解,促使碳酸盐从水中析出,并附着在铜管内壁。
(3)循环水温度的升高。由于循环水在冷却蒸汽的过程中,水温的
升高,导致钙、镁碳酸盐溶解度的降低,使碳酸盐平衡关系进一步向
右移动,所以又促使碳酸盐垢从水中析出。
2.析出碳酸盐水垢时的水质判断
(1)极限碳酸盐硬度法。任何一种水质在实际运行中,都有一个不
结垢的碳酸盐硬度值,此值称为极限碳酸盐硬度,其数值的大小不仅
与水质有关,而且还与运行条件有关。
为了防止循环水系统结垢,控制浓缩倍率是有效的途径之一,控制循
环水的碳酸盐硬度低于极限碳酸盐硬度,循环水系统就没有结垢条件。
利用该法判断是否有碳酸盐水垢生成,对大多数电厂比较适合,但对
于循环水中碳酸盐较低或碱性较大,则测量误差较大。
(2)碳酸盐饱和指数。碳酸盐饱和指数是表示碳酸钙析出的倾向性。
其表达式为
IB = pHyu — pHB
式中 IB——碳酸钙饱和指数;
pHyu——循环水在运行条件下实测的pH 值;
pHB——循环水在使用温度下被CaCO3 饱和时的pH 值。
当IB>0 时,水中CaCO3 处于过饱和状态,可能有CaCO3 析出,称
结垢型水。
当IB<0 时,水中CaCO3 处于未饱和状态,而有过量的CO2 存在,
可以将原来附着在受热面上的碳酸钙溶解下来,甚至使金属裸露于水
中,发生腐蚀,称腐蚀型水。
当IB=0 时,CaCO3 刚好达到饱和平衡状态,既不会有CaCO3 析出,
也不会有CaCO3 溶解,称稳定型水。
利用饱和指数判断循环冷却水系统是否有CaCO3 析出,虽然有严格
的理论根据,但实际使用中,常常出现与实际情况相反的情况,原因
是:
1) 饱和指数是在一个确定大水温下测出的,但循环冷却水系统
中各点的温度并不一致,特别是换热设备的进出口端,有时相差十几
度,因而造成测量误差较大。
2) 根据饱和指数的判断式可以判断出各种组分是否达
到平衡时的浓度,但并不能判断这些组分达
到或超过平衡浓度时,是否一定会结垢。一般这些组分在水中的浓度
超过平衡浓度的几倍或几十倍时,才发现有晶体析出,这是因为晶体
的结晶过程还受晶体形成条件、水中杂质的干扰等因素的影响。
(3)碳酸钙稳定指数。稳定指数是一种经验指数,其表达式为
IW = 2pHB — pHyu
式中 IW——稳定指数;
pHB——循环水在使用温度下被CaCO3 饱和时的pH 值;
pHyu——循环水在运行条件下实测的pH 值。
(4)临界pH 值法。当微溶性盐类如碳酸钙的浓度达到一定的过饱和
度时,就开始有沉淀析出,与其对应的pH 值称为临界pH 值。如果
实测pH 值超过它的临界pH 值,就会结垢。小于临界pH 值就不会结
垢。
(二)冷却水系统污泥的形成及微生物的污染
污泥是指那些比较疏松的、多孔的或呈凝胶状的沉积物,它们常常含
有泥砂、各种腐蚀产物、微生物或其分泌的粘液、生物的代谢产物及
其腐烂物等。
有时,冷却水系统中形成的沉积物是水垢和污泥的混合体,难以区分。
在热力发电厂中,冷却水系统的特点有:水量大,处理比较困难;运
行温度较低,故对水质的要求比锅炉水低的多;热交换器管材为黄铜,
耐腐蚀性较强。因此,冷却水的处理和锅炉给水的处理有很大的差别,
它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工艺。
污泥是循环水系统中常见的物质。它们可以遍布于冷却水系统的各个
部位,特别是水流滞缓的部分,如冷却塔水池的底部。污泥的组成主
要是冷却水中的悬浮物与微生物繁殖过程中生成的粘泥。
1.冷却水中的悬浮物
冷却水悬浮物的来源有:
(1)采用未经处理的地面水作为补充水,或澄清处理的效果不佳,
以致有泥砂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