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垫旱耕人为土中磷的分布特征及其土壤发生学意义3.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 28卷 第 1期 第 四 纪 研 究 Vol. 28, No. 1
2008年 1月 QUA TERNARY SC IENCES J anuary, 2008
文章编号 100 1 - 74 10 (2008) 0 1 - 43 - 07
土垫旱耕人为土中磷的分布特征
及其土壤发生学意义
潘继花①② 张甘霖①
( ①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 2 10008; ②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49)
摘要 本研究以我国半干旱地区的土垫旱耕人为土为对象 ,分析在 自然土壤发生过程和人类活动影响下 ,不同
( ) ( ) ( ) ( )
形成阶段内土壤中总磷 TP 、速效磷 A P 、有机磷 OP 和无机磷 IP 的含量和分布特征 。同时也探讨现代土壤
利用方式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与半干润淋溶土层相比,堆垫层总磷 、速效磷 、有机磷和无机磷平均分别增加 029 ,
( ) ( )
4 67 , 020和 030倍 ; 堆垫层段内,现代耕作层 A up 1 中各形态磷含量最高 , 向下至亚耕层 A up2 迅速降低 ,而
( ) ( ) ( )
由亚耕层 Aup2 至埋藏耕作层 A upb 和半干润淋溶土表层 2A 总磷和无机磷逐渐降低 ,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人
类活动强度不同; 半干润淋溶土层段内,土壤中的磷主要来自于黄土母质 ,其变化以受自然成土因素影响为主 ,总
磷 、速效磷 、有机磷 、无机磷含量较低且层间变化不大 。菜地土壤中堆垫层内各形态磷的含量显著大于农田土壤 。
土壤利用方式对磷的影响大于堆垫厚度 。各形态磷在剖面中的分布模式与磷素自身的迁移 、淋失到下层的钙等因
素有关 , 同时也受根系的吸收 、人为灌溉施肥等因素影响 。剖面中 OP与 OP / IP之间以及各形态磷与其他土壤理化
性质的关系可以指示自然条件和人为影响的差异 。
主题词 土垫旱耕人为土 磷 土壤发生 利用方式
中图分类号 S1536 文献标识码 A
土垫旱耕人为土 [ 1 ] , 习惯上又称为塿土 , 是陕 点[ 5 ] 。磷是一个重要的生命必需元素 ,它可以限制
西关中地区的主要农业土壤之一 。其剖面可以分为 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因此 ,土壤中磷的分布和形态研
两段 [ 2 , 3 ] ,下段为全新世早中期 自然形成的半干润 究是农业可持续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 [ 6 ] ; 同时 ,磷
淋溶土 ,它以晚更新世马兰黄土为形成母质 ; 上段 又是研究土壤发生过程的一个重要指标 [ 7 ] , 因为它
则是人类数千年来农业耕作和施加土肥积累形成的 可以重建气候 、环境 、生态和全球变化之间的长期反
覆盖层 。由于这一过程时间持续较长 ,在此期间同 馈机理 [ 8 ] 。对于黄土地区的土垫旱耕人为土来说 ,
时又受黄土的坡积 、洪积等 自然沉积过程的影响 。 下部半干润淋溶土中的磷主要是来 自黄土母质 ,磷
众所周知 ,人类活动会改变土壤中的化学性质和演 的含量和剖面分布主要是受黄土母质和气候的影
变过程而使其又不同于原有土壤 ,所以土壤组成也 响; 而在农业文明开始和有人为堆垫以后 ,土壤中
反映了人类 活动 的状 况 , 即功 能、强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