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枕式无碴轨道道岔区施工作业指导书.doc

发布:2016-12-24约字共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无碴轨道道岔区施工作业指导书 一、无碴轨道道岔区施工工艺流程 道岔区无碴轨道施工按照四个阶段进行施工。四个施工阶段包括:厂家生产和试拼调整阶段、单件产品运输阶段、现场预组装分段运输阶段、现场铺设阶段。 道岔区无碴轨道施工工艺流程图 二、各施工阶段的主要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1、厂家生产及试拼调整道岔 1.1 遂渝线无碴道岔在山海关桥梁厂进行生产及试拼调整。 1.2 道岔在厂家组拼的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1)排布岔枕 排布岔枕前要按图纸准确定位岔枕位置。排布岔枕时,横向以岔枕时,横向以岔枕上螺栓孔对齐,纵向岔枕间距以固定的间距尺控制,并随时消除累计误差。以直股为基准股,岔枕编号牌端与基准股同侧,岔枕垂直于基准股,用龙门吊配合将岔枕一次准确排布到位,间距允许偏差±5mm。 (2)道岔吊装卸及就位 吊配尖轨、基本轨组件。可动心轨组件等长钢轨及组件时必须使用吊轨架,两台龙门吊配合,统一指挥,同步作业,协调行动,平稳吊、运、安装配轨。先配置直股尖轨—基本轨组件,而后是曲股尖轨—基本轨组件,对好岔头位置使两端基本轨前端的方正差不大于1mm,两基本轨安装锁闭孔的中心连线对直基本轨的垂直度不大于2mm,限位器子母块居中。由于电务转换设备要求很高,两基本轨安装锁闭孔的中心连线与前后轨枕的相对位置应准确无误。 (3)道岔组装 以直股基本轨为基准股,先直股后曲股。转辙器部分内联结滑动部分应严格按道岔铺设铺设图安装垫板、销钉、弹片等。连接固定部分应先上基本轨轨距扣压弹条,然后对正道岔直股轨距,顶紧扣压尖轨弹条、轨距块。对于限位器的安装,应使子块严格居中。可动心辙岔部分应注意其各部位的间隙。尤其翼轨和叉跟座的接头联结,应注意与底板之间产生的间隙。护轨及其他联结部分的组装,按与心轨的查照间隔组装调整护轨。组装调试时,扣件安装后注意岔枕不得悬空。 道岔组装调试完毕后,应全面检查和整修,包括位置、方向、轨距、支距、转换性能、密贴程度等。道岔转辙器及尖轨安装应符合:尖轨无损伤;尖轨实际尖端至第一牵引点处尖轨与基本轨应密贴,缝隙不大于0.2mm;尖轨限位器两侧缝隙偏差不大于1.5mm;尖轨各牵引点处开口值应符合设计规定,其允许偏差为±2mm。辙叉安装应符合:辙叉心轨和翼轨无损伤;查照间隔不小于1391mm;心轨实际尖端至第一牵引点处心轨和翼轨应密贴,缝隙不大于0.5mm。螺栓的扭力距应达到1100~1300KN。基本轨上牵引杆安装孔的中心线与轨枕的相对位置(距后一根轨枕中心线300mm,距前一根轨枕中心线350mm),岔枕应正位并与直股轨道中心线垂直,岔枕间距允许偏差为±5mm。 道岔铺设允许偏差 顺序 项目 允许偏差(mm) 1 轨距 尖轨尖端轨距 ±1 直线尖轨轨头创切起点处轨距 ±2 其余部位 ±2 2 曲线护轨轮缘槽宽 +1,-0.5 3 可动辙叉咽喉 +2,-1 4 导曲线支距 ±5 1.3 工电联的调试 2、道岔单件产品运输 2.1预组装、调试合格后,应对道岔各部件做出对号标记,进行道岔分解。 (1)为满足铁路运输要求,选择道岔钢轨件和岔枕分离的方式进行分解。 (2)道岔分解应以火车、汽车运输尺寸的限制要求为准,确定分解后单件产品的外形尺寸。 (3)对尖轨和可动心轨辙叉等细长、易变形的构件,应根据铺设图将尖轨与基本轨组装为一体,作为单件产品整体装卸。 (4)道岔区无碴轨道配套岔枕,长度大于3.5m时采用铰接长短枕结构型式(可动心轨转辙基坑两侧岔枕除外)。运输时拆除铰接,长短枕分离运输,以满足车辆运输尺寸的限制要求。 (5)易散落丢失的道岔联接零件应装箱编号发运。 2.2针对高速道岔部件尺寸大、易变形的特点,厂家、施工单位应同运输部门协商,制定详细的装卸车和装载加固方案,认真执行。 2.3道岔装卸作业时,须使用吊装扁担梁和柔性吊带,轻起慢放,减小起落冲击,防止道岔产生损伤变形。 (1)根据单件道岔部件的最大尺寸,计算确定吊装扁担梁长度,柔性吊带在扁担梁上的吊环位置可调,便于适应不同单件道岔部件尺寸。 (2)根据单件道岔部件的重心、构造及结构薄弱部位确定吊点数量和位置,并在钢轨上作出吊装标记。 2.4道岔构件严格按规定堆码,出厂时临时固定零件不得随意拆除,堆码层数不得超过厂家规定,每层构件间应设垫木,支点位置正确。 2.5混凝土岔枕按长短顺序码垛,长枕在下、短枕在上,每层岔枕间应有两块垫木,上下层的垫木竖直对齐,码垛层数不宜超过5层。 3、道岔现场组装分段运输 3.1道岔现场组装的施工工艺及方法同1.2条。 3.2组装场内应明确划分堆码区和组装区,地面硬化找平并搭设防雨棚,配备大型龙门吊和道岔专用吊具等设备。 3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