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公开课文件查找 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初中信息技术公开课文件查找 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一、设计思想: 本节教材的特点之一:编排从实际出发,以一个魔术,把本节的知识点贯穿于其中,层层深入,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本节教材的特点之二:教材遵循了由感性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的基本规律,注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正是基于以上两个主要特点,本课我采用了如下设计理念: 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变魔术”使学生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等),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②、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设了许多适当的情景,以此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③、在体验感受中学习。这节课中很“开放”地让学生探究工具的用法,在探究中,学生肯定会有许多失败。正是在失败中,找到成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文件的扩展名及各类文件的创建。 2.掌握查找的一些技术和方法,能够进行复杂查找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与他人协作的学习品质,加强集体主义的观念。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与严谨的治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 了解通配符的含义,并能够应用通配符进行复杂查找 四、教学难点 在查找中让学生学会通配符的使用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创设情景 ①复习 找到一个WORD文件,请同学们告诉我它的文件名。(隐藏扩展名) 通过“查看”—“文件夹选项”—取消“隐藏文件扩展名” 请同学们再告诉我它的文件名。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复习扩展名,为后面的“查找文件”变魔术埋下伏笔) ②导入 教师:同学们今天这堂课首先让你们查找一个文件,文件名为WINMINE.EXE。看哪位同学能够找到。 学生:到处找这个文件,怎么也找不到。(计算机中可能有几万个文件或者更多) 教师:同学们是不是找得很困难,这很正常。不过我相信学了今天的内容要想查找这样一个文件应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 (让学生知道不学今天的内容查找一个文件是很困难的,体现了这堂课的重要性。) (二)步步为营,达到目标 首先老师开始“变魔术” 方法:老师请一位学生上讲台创建一个DOC文件,把这个文件移动到电脑的任何一个位置。老师不看学生的操作过程。让老师来猜出创建的是哪个文件,在什么地方。 (通过教学软件,让上讲台学生的操作下面其他学生都能看到,唯独老师看不到。目的让同学们一起验证老师猜的对不对) 重点提出老师两个不知道: 1、学生上台创建的文件名不知道。 2、学生上台创建的文件所放的位置不知道。 老师以很快的速度就找到了刚才同学创建的文件(其实是应用按日期查找方法能够实现)。同学们都很惊奇!触发了同学们马上想知道为什么的好奇心。 老师用了什么方法呢?同学们想不想学呢? 告诉同学们老师用了查找大法。查找大法分成三招: 1、简单查找法(第一招) “开始”—“查找” 打开查找窗口。 ① 输入查找的文件名 ② 注意选择查找范围 学生练习:查找我们一开始要查找的那个文件WINMINE.EXE。看看是不是查找的很快。 (通过与第一次查找的对比,体现win98中“查找”的快捷性、方便性、重要性) 设疑:学了第一招是不是能够变魔术?(不可以,因为我们不知道具体的文件名) 2、模糊查找法(第二招) 白板上写两个符号:*、? 告诉同学们这两个符号叫通配符,在查找中是相当重要的。 请同学们查找两个文件:①f?.exe ②f*.exe 看哪个同学第一个告诉我“?”与“*”的区别,各有什么意义? (学生查找分析5分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事物的能力) 老师再讲“?”与“*”的区别及作用。学生再次查找以上两个文件。看看老师讲的是不是对。 设疑:学了第二招能否变魔术?(不可以,因为我们对文件名一无所知) 3、按日期查找(第三招) 老师演示:①选择查找的日期 ②选择查找文件的类型 问学生:学了第三招能否变魔术? (可以,只要我们查找今天创建的DOC文件,就可以找到学生上台创建的那个文件) 练习:同桌同学相互变魔术,同桌两个同学在各自的位置上建好文件后,藏起来。然后换 位置找到那个文件,看哪个同学找得快。 (三)自主小结,归纳信息 组织教学:1.提问:本节课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