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基于人工降水模拟的不同灌溉方式下土壤水分入渗-江苏农业科学.PDF

发布:2017-09-04约1.68万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江苏农业科学 2016年第44卷第4期 — 401— 万 爽,何俊仕,付玉娟,等.基于人工降水模拟的不同灌溉方式下土壤水分入渗[J].江苏农业科学,2016,44(4):401-405. 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16.04.114 基于人工降水模拟的不同灌溉方式下土壤水分入渗 万 爽,何俊仕,付玉娟,杨 钦 (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辽宁沈阳110866)   摘要:针对半干旱地区水资源以及灌溉方式问题,通过人工降水模拟结合正交试验的方法,对不同灌溉方式下土 壤水分入渗进行研究,设置了漫灌、沟灌、膜下滴灌3种不同灌溉方式,田间持水率的50%、60%、70%3种不同土壤初 始含水率,10、20、30mm/h3种不同降水强度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降水强度对土壤含水率的变化速率影响最 大,降水强度越大,土壤含水率的变化值越大,且不同时间影响程度不同;在同一降水强度下,随着土壤初始含水率的 增加,土壤的入渗越慢;不同灌溉方式比较的结果表明,膜下滴灌的膜外入渗最快。研究结果为揭示灌水方式对土壤 入渗的影响,为研究土壤水运移和地下水入渗补给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降水模拟;正交试验;灌溉方式;土壤水分入渗   中图分类号:S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6)04-0401-04   在半干旱地区由于降水不足,水资源短缺,因此需要充分 移和地下水入渗补给的规律提供参考。 利用雨水资源,而减少地表径流、增加降水的入渗率则是提高 本研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找出最优的水平组合,通过试 [1] [16] 降水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土壤水是联系降水、地表水和地 验结果分析,了解全面试验的情况 。 下水的重要环节,研究土壤水分与降水之间的关系对解释降 1 材料与方法 水径流产生机制,以及土壤水分再分布、土壤水分运移、对地 [2] 下水的补给研究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降水(灌溉水)入渗 1.1 试验实施 补给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植被、土壤性质、土壤前期含水 试验设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灌溉试验站,该站位于 量、降水强度、降水历时以及地下水埋深等都会影响土壤水的 119°18′36″E、41°47′18″N,建平县属于干旱半干旱过渡带季风 [3-4] 下渗以及下渗率 。土壤入渗性能对于水资源高效利用、 性大陆性气候,全县多年平均降水量438.3mm,年内降水变 [5] 农业灌溉和水文环境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 化较大且分布不均,降水多集中在6—8月,多年平均蒸发量 土壤水分入渗是水分在土壤内部分布的一个动态过程, 为1850~2200mm;多年平均径流深50~81mm,多年平均 因此,土壤初始含水率的变化必然影响土壤入渗过程。刘汗 气温6.7~10.0℃。 等研究表明,土壤的入渗性能随着降水强度和初始含水率的 本试验在测坑进行,每个测坑长2.0m、宽2.5m、深 [6] 增加而降低 ;刘目兴等研究表明,随着土壤初始含水率的 2.0m,采用C25钢筋混凝土整体浇注。测坑之间用8mm厚 增大,林地和草地下土壤初始入渗率减小,入渗趋于稳定所需 的钢板隔开,并高出地面0.15m,以防止小区径流流出及区 [7] 时间缩短,累积入渗量和稳定入渗率增大 。吴发启等研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