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SYT 6166-1995油气层层组划分与对比方法碎屑岩部分.pdf

发布:2023-08-05约4.39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SY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6166-1995碎屑岩部分油气层层组划分与对比方法1996-06-30实施1995-12-25发布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发布 目次前言1范围2基础资料3油气层层组划分油气层对比45图表图表的格式附录A(标准的附录) 言前油气层层组划分与对比是油气田开发的基础工作。搞好油气层层组的划分与对比,是高水平开发油气田的重要环节。对不同类型的油气层,采用不同的划分与对比方法。目前我国开发的油气田,主要为陆相碎屑岩油气层。依据内陆湖盆沉积理论,在总结油气层层组划分与对比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油气田开发阶段陆相碎屑岩油气层层组划分与对比的基本方法。目前国内外尚无此方法标准。·通过本标准的贯彻实施,可使油气层层组划分与对比工作规范化,促进油气层对比技术的提高。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1本标准由油气田开发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大庆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田东辉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 T 6166-1995油气层层组划分与对比方法碎屑岩部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陆相碎屑岩油气层层组划分与对比方法。本标准适用于陆相碎屑岩油气田开发准备阶段和开发阶段油气层层组的划分与对比。2基础资料2.1岩心资料2.1.1岩心描述资料应收集本油(气)田岩心(包括井壁取心和岩屑)描述资料,主要包括古生物化石、岩性特征(岩石类型、颜色、成分、结构、构造等)、岩层之间的接触关系等资料。2.1.2岩心分析资料应收集本油(气).田岩心分析资料:包括油气层物性分析(孔隙度、渗透率、含油气饱和度)、粒度分析、矿物成分分析等资料。2.2地球物理测井资料应收集每口井油气层岩性特征和流体性质的系列测井资料、标准测井资料及重点井的地层倾角测井资料。2.3地震资料应收集本地区地震解释成果(包括VSP)资料。2.4油气水性质分析资料应收集下列油、气、水分析资料:地面脱气原油物性分析资料;地层原油高压物性分析资料;一原油化学成分和组分分析资料;天然气性质分析资料;油田水性质分析资料。2.5野外露头资料应收集本地区含油气层段的野外露头资料。3油气层层组划分3.1沉积旋回的划分与对比3.1.1划分沉积旋回的方法划分沉积旋回应以岩心资料为基础,以测井曲线形态特征为依据,充分考虑层间的接触关系,结合沉积相在垂向上的演变层序,在区域地层划分和含油气岩系划分的基础上,将含油气层段划分为不同稳定分布范围的旋回性沉积层段。3.1.2分析油气层沉积相3.1.2.1收集区域沉积相研究成果,确定出含油气层段的区域沉积背景,3.1.2.2以岩心资料为依据,充分应用各种定相标志,细分出单井各层段的沉积微相,确定出单井含1996-06-30实施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1995-12-25批准 SY/T6166-1995油气层段沉积相在垂向上的演变层序。3.1.2.3在单井各层段划分沉积微相的基础上,确定出含油气层段在平面上的相带演变。3.1.2.4根据油气层的沉积环境,确定出不同沉积成因油气层应采用的具体对比方法。3.1.3研究岩性与电性关系3.1.3.1·选用岩心资料和地球物理测井资料齐全的取心井进行岩电关系研究,分析各种岩性、各类沉积旋回和各种岩性标志层在各种测井曲线上的显示,为应用测井曲线划分对比油气层提供依据。3.1.3.2根据各种地球物理测井曲线对本地区油气层特征、旋回性特征及标志层的反映性能,选择出对比油气层所采用的测井曲线。选用的测并曲线应具有下列性能:能反映出油气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气性特征;能反映出油气层岩性组合的旋回特征;能反映出岩性标志层的曲线形态特征;能准确反映出各类岩层的分界面。3.1.4划分单井的沉积旋回3.1.4.1选用岩心资料齐全的井或并段,依据岩性在垂向上的组合类型和层间接触关系,划分出正旋回、反旋回、复合旋回等不同类型的沉积旋回。同一旋回内必须是连续沉积。3.1.4.2划分出不同级次的沉积旋回。沉积旋回一般可划分为四级:a)一级沉积旋回:包含整个含油气层系并在沉积盆地内可进行对比的沉积旋回。一级沉积旋回的分界线一般划分在剥蚀面上或沉积环境发生明显变化的分界处。b)二级沉积旋回:不同岩相段组成的、在二级构造单元内可进行对比的沉积旋回。沉积旋回的界线一般划分在明显水退或水进沉积的分界处。c)三级沉积旋回:同一岩相段内几个性质相近的最低级次旋回组成的沉积旋回,在油田范围内可进行对比。d)四级沉积旋回:由不同岩性的单层组成的沉积旋回,在区块范围内能够进行对比。3.1.5对比沉积旋回界线3.1.5.1依据古生物特征、岩性特征和测井曲线形态特征进行沉积旋回对比,找出多数井共同存在的旋回界线,修改不致的单井旋回界线,使各单井的沉积旋回界线达到一致。3.1.5.2分析各级沉积旋回岩性和厚度在平面上的变化,搞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