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屑岩系油气储层沉积学参考文献.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级类目:石油科技专著
二级类目:碎屑岩系油气储层沉积学
三级类目:参考文献
技术类型:前沿技术
参考文献
1. 沉积构造与环境解释编著组,1984,沉积构造与环境解释,科学出版社。
2. 陈昌明、李继亮译,1979,(H.E.赖内克与I.B.辛格著)陆源碎屑沉积环境,石油工业出版社。
3. 陈建强、周洪瑞、王训练编,1998,沉积学及古地理学教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4. 陈景山、陈昌明译,1981,三角洲沉积与油气勘探,石油工业出版社。
5. 陈丽华,1993,储层实验测试技术,石油大学出版社。
6. 陈绍周等,1982,中国第三纪海陆过渡相,石油与天然气地质,Vol.3,№.4。
7. 大港油田地质研究所等,1985,滦河冲积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地质出版社。
8. 邓宏文、钱凯,1993,沉积地球化学与环境分析,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63。
9. 邓宏文、王宏亮等,2002,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及应用,地质出版社。
10. 地矿部情报研究所译,1979,沉积相模式。
11. 地质矿产部情报所编译,1982,国外沉积相及古地理,资料汇编(一)、(二)。
12. 冯增昭、王英华、刘焕杰、沙庆安、王德发等著,1994,中国沉积学,石油工业出版社。
13. 冯增昭主编,1993,沉积岩石学,石油工业出版社。
14. 盖洛韦W.E.、霍布德D.K.著,1989,陆源碎屑沉积体系在石油、煤和油勘探中的应用,
石油工业出版社。
15. 关士聪等,1980,中国东部中新生代陆相沉积、构造和油气,石油地质论文集,地质出
版社。
16. 何登春等,1987,测井地层分析与油气评价,石油工业出版社。
17. 何更生,1994,油层物理,石油工业出版社。
18. 何镜宇、孟祥化,1987,沉积岩和沉积相模式及建造,地质出版社。
19. 洪庆玉,1992,沉积物重力流地质学,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20. 纪友亮、张世奇,1998,层序地层学原理及层序成因机制,地质出版社。
21. 李茂林、黎文清,1979,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石油工业出版社。
22. 李平日等,1987,韩江三角洲,海洋出版社。
23. 李思田,1988,断陷盆地与煤聚积规律,地质出版社。
24. 李彦芳、王文广主编,1998,沉积岩和沉积相,石油工业出版社。
25. 李舟波等译,1991,斯仑贝谢测井公司(美),测井解释原理与应用,石油工业出版社。
26. 里丁H.G.主编,1986,沉积环境和相,科学出版社。
27. 刘宝珺、曾允浮主编,1985,岩相古地理基础和工作方法,地质出版社。
28. 刘宝珺主编,1980,沉积岩石学,地质出版社。
29. 刘敬奎,1983,砾岩储层结构特征及储层评价的探讨,石油勘探与开发,第二期。
30. 刘孟慧等,1990,第二届国际储层表征技术研讨会译文集,石油大学出版社。
31. 刘泽容、信荃麟等,1993,油藏描述原理与方法技术,石油工业出版社。
32. 罗明高编著,1998,定量储层地质学,地质出版社。
33. 罗蜇谭、王允诚,1986,油气储集层的孔隙结构,科学出版社。
34. 马特A,塔克M.E.主编,1984,现代和古代湖泊沉积物,地质出版社。
35. 马正,1982,应用自然电位测井曲线解释沉积环境,石油与天然气地质,Vol.3,№.1。
36. 马正,1994,油气测井地质学,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37. 穆龙新等,1998,河流—三角洲储层露头和现代河流沉积综合研究,石油勘探开发科学
研究院。
38. 欧阳健、王贵文等,1999,测井地质分析与油气层定量评价,石油工业出版社。
39. 裘亦楠等,1993,油气储层评价技术,石油工业出版社。
40. 裘亦楠、陈子琪,1996,油藏描述,石油工业出版社。
41. 裘亦楠、薛叔浩,1997,油气储层评价技术,石油工业出版社。
42. 裘亦楠、薛叔浩、应凤祥著,1997,中国陆相油气田储集层,石油工业出版社。
43. 裘亦楠,1990,储层沉积学研究工作流程,石油勘探与开发,Vol.17,№.1。
44. 任明达、王乃梁著,1981,现代沉积环境概论,科学出版社。
45. 塞拉O.,1992,测井资料地质解释,石油工业出版社。
46. 沈锡昌、郭步英编著,1993,海洋地质学,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47. 石油测井情报协作组编,1998,测井新技术应用,石油工业出版社。
48. 石油工业出版社,1987,中国典型测井解释图集。
49. 石油工业出版社,1987,中国典型地震图集。
50. 施和生、李文湘、于兴河、邹晓萍等,2000,层序地层学在珠江口盆地(东部)油田开
发中的应用.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14(1),15-20。
51. 施和生、李文湘、于兴河、邹晓萍等,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