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一节课高一6、7.ppt

发布:2017-05-28约1.01千字共2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教师是学生向知识高峰攀登的阶梯,是学生走向成功之路的桥梁,帮助学生学习和成长是教师的全部作用。 良好的课堂纪律是师生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保证。很多学生,包括爱讲话的学生,都对破坏课堂纪律的行为深恶痛疾,但有时却在不自觉时犯了。 中学生课前纪律 一、上课前要准备好学习用具,值日生擦好黑板。 二、上课预备铃响后,入室即静,入座即学。 三、老师进入教室后由历史课代表喊“起立”,学生要立正站好,待老师还礼后,历史课代表再喊“坐下”。向老师报告人数,师生互相问好。 四、上课迟到者,要先喊“报告”,老师同意后再进入教室,迟到的要将此前的笔记和作业本交给老师检查。 五、上课时,要坐端正,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要养成良好的坐、立、行和书写姿势的习惯。 六、回答问题时,要起立站好,老师允许后再坐下,回答问题或发言时需先举手,要有正确的举手姿势。 七、上课时不带帽子、围巾、手套、口罩、不吃东西,课堂要保持严肃整齐。 八、上课不得随便说话、打闹、换坐位、乱递纸条。 九、下课铃响后,老师宣布下课,由历史课代表喊“起立”,待老师离开教室或经老师允许后,按顺序出教室。 中学生课时常规 一、历史课堂学习“四习惯”:预习—笔记—思考—温习 我们常说,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良好的习惯多么重要。学习更是这样,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历史学习要养成四种好习惯:即先预习再上课,先看书再笔记,先思考再提问,先温习再作业。要养成预习、笔记、思考、温习的习惯。 课前的预习必不可少,只有预习,才能对课文有个大致的了解,明确重点难点,以便上课有目的、高效地学习。预习时遇上的疑惑,可做上标记,以便上课时重点突破,迎刃而解。预习时还要扫除文字阅读障碍。预习就是自我学习的过程,体现出学习主体性原则。 上课认真记笔记,看书时圈点划批,便于系统掌握,能够分清主次。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多动笔墨还可以提高记忆力。 古人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之,思之,神鬼通之。”可见勤于思考多么重要。历史学习更要深入思考,大胆质疑,不然“读史使人明智”只是一句空话。 我们常说“温故而知新”,上完课要及时温习巩固。在温习的基础上,再去写作业。很多同学等写作业时,再把书拿来翻来翻去,这样不仅学习效率低,而且掌握的知识也是支离破碎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