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微程序控制计算机实验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大连理工大学
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
学院(系): 软件学院
专 业: 软件工程(日语强化)
班 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2011年 7 月 8 日
大连理工大学实验报告
学院(系): 软件学院 专业: 软件工程(日语强化) 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验台: 5
实验时间: 2011.7.6 实验室: C409 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实验一:微程序控制计算机实验
实验目的:
了解微程序控制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及实现方法、初步学会程序的流程图画法及程序的模块化设计、调试方法。
实验平台:
硬件平台:复旦大学FD-MCES教学平台;
软件平台:自己做汇编和Unidebbuger调试软件
实验要求:(任务)
建立指令集文件(*.DEF 指令系统)
建立微程序文件(*.M19)
编写二位乘法程序,通过调试观察汇编指令在微程序控制计算机中的实施过程,学会程序设计中的流程图,模块化设计及调试方法。
实验原理图:(P46)
要求将CPU的各信号加方向标,延伸IR(指令寄存器)下面如何接微程序控制部分以及各部件的控制端口与微指令发出口的联结 。
5) 实验原理:
要求通过一条具体汇编指令说明本实验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及实现方法(从PC=0、MPC=0 形成开始说起,为什么程序可以连续执行?)
一条指令一般可分为两部分,即本条指令的操作码和操作数部分和下调指令的入口地址部分。在多级时序系统中,一条指令被分为几个节拍,计算机按照一定的时序逻辑在不同的节拍中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控制完成该指令的的相应操作。计算机执行完本条指令的操作之后会将PC改为下调指令的入口地址,使程序得以连续执行。
程序开始执行时,根据ORG 0 找到第一条指令的入口地址,并从此处开始执行。此时,PC=0,MPC=0。程序执行的第一条指令是取指令操作,该指令只有一个节拍,即(PC)→ AB,(M)→ IR,(PC)+1 → PC,(A)→ ACT。完成程序计数器PC的数据传输到地址总线AB上,需要置MXA1为0,读存储器置CRD为0,IR接指令置GI为0,同时MPC接数允许置MPLD为0,程序计数器加一,置PINC为’1’,累加器A输出数据到暂存器ACT置CG为0,其他各位置无效状态。这样就完成了取指令操作。接着再根据PC值进入倒下条指令的的入口,假设为LDA addr,该指令分为四个节拍,每个节拍完成一段相应的微操作,MPC的值就会修改为下一个接拍的入口地址,每条指令的最后一段微操作都是取下一条指令。
6)实验操作步骤流程图。
该流程图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可以设为不是第一次使用,但要注意操作过程的实际情况而非理想情况)
7)二位乘法程序流程图:
要求分成3个部分 (1)数据输入、运算式打印部分
(2)乘积运算部分(3)数据位的分离与打印结果部分
3.体会、意见、建议
实验体会,除写个人实验课程理解之外,还应对实验课时数实验仪器设备、实验讲义、实验内容安排、时间分配及教师授课方式提出意见和建议。
大连理工大学实验报告
学院(系): 软件学院 专业: 软件工程(日语强化) 班级:
姓 名: 学号: 实验台: 5
实验时间: 2011-6-20 实验室: C409 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实验二:监控程序与汇编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教学计算机的指令格式、指令编码、选择的寻址方式和具体功能。
(2)了解汇编语言的语句与机器语言的指令之间的对应关系,了解伪指令在汇编过程中的作用,学习用汇编语言设计程序的过程和方法。
(3)学习教学机监控程序的功能、监控命令的使用方法,体会软件系统在计算机组成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实验平台
硬件平台:清华大学TEC-XP实验箱的MACH部分
软件平台:监控程序pec16.exe
3. 实验要求:(任务)
使用监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