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理科.ppt

发布:2017-06-20约2.3千字共4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什么是区域 1、概念: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 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区域划分的指标和方法是固定 B.区域之间有明确的边界 C.区域是最小的单位不可分割 D.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 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地理环境差异表 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地理环境差异表 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地理环境差异表 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地理环境差异表 比较结果 差异: 地理位置 气候条件 土地条件 矿产资源条件 农业 工业 1、影响区域发展的主要因素: 长江三角洲介绍 长江中下游平原 湖南省(湘)、湖北省(鄂)、江西省(赣)安徽省(皖)、江苏省(苏)、浙江省(浙)和上海市(沪),大体上属于长江中下游区。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特征:地势低平,湖泊众多,水网密布。长江三角洲。淮河的治理。 丘陵、低山范围很大。江南丘陵,井冈山、庐山、黄山、衡山。 绝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梅雨、伏旱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松嫩平原简介 1.长江中下游的环境特点: 河湖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 2.开发早期 水系成了交通阻隔 土壤黏重、开垦困难 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改造自然能力低下 3.科技进步 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 生产工具改进生产技术改良 稠密的水系成了天然的水道 多水而黏重的土壤适合种植水稻 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4.工商业的发展 城市稠密、人均耕地少 水网稠密、耕地破碎 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 生产规模小 商品率低 粮仓地位被取代 长江三角洲北起通扬运河,南抵杭州湾,西至镇江,东到海边,包括江苏、浙江两省部分地区和整个上海市,面积约5万平方千米,是一片坦荡的大平原,只有少数小山丘像孤岛一样矗立在平原之上。这里岸线平直,海水黄浑,有一条宽约几千米到几十千米的潮间带浅滩。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之一。已被公认为继纽约、多伦多与芝加哥、东京、巴黎与阿姆斯特丹、伦敦与曼彻斯特等城市为核心的五大都市圈之后的世界第六大都市圈。有数据显示,这一占中国国土面积仅1.1%的区域,经济总量却占到了全国的17%,而财政收入更是占到了全国的四分之一。在全国经济实力最强的35个城市中,长江三角洲地区占了10个;在最新选出的全国综合竞争力十强市中,这一地区占了4个。 * *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 一 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标要求 1、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 学习思路 什么是区域? 为什么要研究区域? 怎样研究区域? 因地制宜开发区域资源,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区域差异,找出区域优势,制定发展方向 2.特征: (1)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2)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3)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1)人为划分的管理区域 (5)按规模分:大、中、小型区域 3、分类—— (2)具有某些方面的共性 (自然、人文) (3)具有相关性或内在联系 (吸引或辐射范围) (4)具有相同职能 D.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地理位置差异 2.气候条件差异 3.土地条件差异 4.矿产资源条件差异 5.地理环境对生产活动的影响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地理位置差异 气候条件 地理位置 松嫩平原 长江三角洲 30N附近,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入海口 43N—48N, 地处东北地 区中部 2.气候条件差异 气候条件 地理位置 松嫩平原 长江三角洲 亚热带季风 气候,雨热 同期 温带季风气 候,雨热 同期 3.土地条件差异 矿产资源 土地条件 松嫩平原 长江三角洲 以水稻土为 主,多为水田 分散分布 以黑土为主, 多为旱地, 集中分布 4.矿产资源条件差异 矿产资源 土地条件 松嫩平原 长江三角洲 矿产资源贫乏 有较丰富的 石油等矿产 资源 5.地理环境对生产活动的影响 工业类型 熟制 耕作方式 松嫩平原 长江三角洲 区域 综合性工业基地 一年两——三熟 水田耕作 重化工业 一年一熟 旱作农业 影响 长三角:水田耕作业(一年两熟至三熟) 松嫩平原:旱地耕作业(一年一熟,以春小麦、玉米为主) 长三角:商业贸易发达,成为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基地 农 业 工 商 业 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